没有给自己的房子做过装修的设计师未必是最佳选择。他们要么很有想法但是没有使之融入生活的现实经验;要么相反,他们擅长画图出单却缺乏对美好生活的敏感和热情。
设计师的家,不一定是他们的代表作,却一定是他们最重要的作品。没有一个设计师愿意生活在自己不喜欢的房子里,使用自己不喜欢的家具。如果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他们干脆自己动手设计。
“红屋”就是这么诞生的。
1859年,william morris在伦敦郊区买下一块草地,邀请建筑师和画家朋友设计建造一座住宅,并由他本人完成了室内装饰。William morris被称为现代设计之父,对于红屋的内部装饰,自然是与众不同。
我们可以从william morris对红屋的装饰中,获得不少装修的灵感。
首先,大量使用纺织品。
莫里斯认为,纺织品是室内装饰和舒适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莫里斯革新了室内装饰观念,在墙壁上贴上图案重复的印花棉布或机织绸缎,在主卧里挂上绣花挂毯。所有的纺织装饰物由莫里斯设计。
其次,“师承自然”
小雏菊、忍冬花、葡萄果实、卷曲叶片……莫里斯的设计多以植物为题材,格调清新,富于“现代”感,比如1861年设计的雏菊纹样的墙纸中,色调轻快,组织匀称悦目,体现出对大自然的强烈感情。
然后,崇尚手工艺。
莫里斯鼓吹劳动者的尊严和手工艺的美,认为公司与中世纪的手工作坊无异,都是陶冶道德的地方,绝不能制作只为赚钱的便宜货,要把看得见、摸得着的日常家用器物当作一种信仰,为人们生活在其中的所谓“文明”树立一个典范。
1861年,莫里斯组建公司,把工人们培养成手工艺者,和他们讨论艺术。红屋的所有装饰物都是手工制造。
红屋被认为是19世纪工艺美术运动的见证,世界建筑向现代建筑的转折。莫里斯出生于1834年,毕业于牛津大学。25岁那年,莫里斯带着未婚妻简和好友韦伯游历法国,当他们泛舟塞纳河上时,莫里斯决定建造、装饰一座住宅。这将是未来和新婚妻子生活的家,也是他与朋友们艺术理想的寄托之所。
然而,莫里斯只在红屋生活了5年,1865年,他离开红屋定居伦敦。
莫里斯的感情生活并不幸福,婚后,简爱上了别人,与莫里斯分手,莫里斯的事业也遭遇挫折,复兴手工艺的理想很难实现,因为手作纺织物的价格太昂贵了,很难有市场,而且违背他的民主思想。
据说有一次,莫里斯为一位富有的资本家装修房屋时,在房间里烦躁地走来走去并不时地埋怨着自己什么。这个富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回答道:“我付出了一生的努力,然而,所做的事情仅为装点富人们穷奢极欲的生活。”
莫里斯所设计的纹样,却都成了精品。
莫里斯有一句名言:
不要在你家里放一件虽然你认为有用,但你认为并不美的东西。
或许,我们在装修时,应该认真思考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