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咖啡馆》是我读的莫迪亚诺的第一本书。这本书赶在法国2007年的秋季书潮档期出版,很快就从数百部小说中脱颖而出,创下两周内销售量10万册的记录,一时间红透了法兰西的天空,一位法国评论家充满深情地说:“人生的幸福有多种,守望莫迪亚诺小说新作出版即是其中之一。”
蓝色的封面,耐人寻味的标题,以及充满悬念的文字像个吸力十足的吸铁石。最好泡上一杯咖啡,在冬日懒洋洋的午后阅读,更是一种享受。
这是一本几个小时就可以看完的书。从阅读第一个字开始,你一定会被小说迷一样的情节迷住。它是一本值得途经青春、或者曾经途经过青春的人去看的书,因为你一定会被那些无名之举激起深深的共鸣。
《青春咖啡馆》堪称莫迪亚诺最令人心碎的作品之一。作品中一如既往地充满了调查与跟踪,回忆与求证,找不到答案的疑问。甚至,我读完了一遍还是一头雾水。只好在阅读第二遍的时候,像破案一样寻找心中的谜题。但结果既让我失望,又让我对作者充满感激——
书里的人物身份很模糊,他们常常像是在寻找某个人或者某样东西。但读到最后,我仍然找不到那些已经提出来的问题的答案,作者留给我的只是一个巨大的谜团。莫迪亚诺让读者去猜测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他故弄玄虚,不把这些事情说清楚,而这正是伟大作品的特色:“一部作品中最重要的,正是没有说出来的部分”。
故事发生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靠近卢森堡公园的奥黛翁,有一家名叫孔岱的咖啡馆。它像一块巨型磁铁一样,吸引着一群18到25岁的年轻人。正如咖啡馆的老板娘所说,他们就像是一群“流浪狗”,他们“四处飘泊,居无定所,放荡不羁”,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从不考虑未来,享受着文学和艺术的庇护。
在这群客人之中,有一个名叫露姬的22岁女子特别引人注目。她光彩夺目,就像银幕上光芒四射的女影星。她是从哪里来?她有着怎样的故事?她的迷人光芒之后围绕着这名年轻女子的失踪展开。四个叙述者纷纷登场,他们分别是巴黎高等矿业学校的一名大学生、私人侦探盖世里、露姬本人和她的情人罗兰。他们都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向读者娓娓讲述露姬的短暂人生经历。
《青春咖啡馆》里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巴黎,作者开篇引用了一段话:“在真实生活之旅的中途,我们被一缕绵长的愁绪包围,在挥霍青春的咖啡馆,愁绪从那么多戏谑的和伤感的话语中流露出来。”这段充满悲情色彩的题铭引自“国际情境主义者”的创始人之一伊·德波拍摄的电影《我们一起游荡在夜的黑暗中,然后被烈火吞噬》里的独白。作品中的人物似乎都在按照情境主义者的规则生活着,他们都认为工作和学习是束缚人的,“永远也别工作”。四个叙述者在讲述露姬人生故事的同时,也在城市的各个方向游荡,露姬的短暂人生实际上也是一个神秘脆弱、捉摸不透的女人在六十年代的巴黎漂移的经历。
小说充满哲学色彩的开端最值得深思:“那家咖啡馆有两道门,她总是从最窄的那扇门进出,那扇门被人称为黑暗之门”,“门”既是“窄门”,代表进入天堂的门(耶稣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又是“黑暗之门”,代表地狱之门,这黑暗之门又与雅克林娜的光彩照人形成反差,而她的别名Louki来自拉丁语的Lux,代表着光明,也代表着作品人物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
孔岱咖啡馆到底是天堂还是地狱?露姬进入的到底是天堂还是地狱呢?这个疑问让人有点迷惑,像哲学命题一样发人深省:“您找到了您的幸福吗?”可是,人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吗?人终其一生到底能够得到什么?小说中的主人公什么都尝试过了,最终却似乎一无所获……
莫迪亚诺的小说似乎在告诉我们,幸福只是昙花一现的东西,人生寻寻觅觅,到头来得到的只有落寞、失去、不幸、迷茫,只有时时袭来的危机与恐慌,只有萍踪不定的漂泊,只有处在时代大潮中身不由己的无奈和顾影自怜的悲哀。着实让人心碎。
青春或许离你不远,或许早已在你的生命里匆匆溜走。但无论前方,或者过去如何,我们会在面对莫迪亚诺笔下破的青春灭中找到另一种可能——去创造更华丽的人生吧!我们最终所追寻的,不就是寻找那条通往“窄门”的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