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起:
绘本馆的一个孩子在路上看到一条狗(如图),说:“老师,看,一条‘奶狗’。” 我当然知道他口中的“奶狗”这个词是如何派生出来的。不过我觉得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这个词是不规范的,于是接话道:“哦,一条黑白花狗。” 孩子却不理会我的委婉“纠正”,继续说:“老师,你喜欢奶狗吗?”……
谢谢这孩子提醒了我,让我开始思考有关的教育原则。
二,我的反省:
1,孩子通过以前对奶牛的观察,归纳出奶牛是有”黑白花“的(虽然他目前还不会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当他看到同样花色的狗时,他能产生联想,并决定用“奶”字来表达。由“已知“推出“未知”,这是他智力发展的一种体现。我应该对他表示赞赏,而非着急纠正。
2,“奶狗”一词看似不规范,但那是用成人的标准来评判。听着一个5岁孩子口中说出来的这个词,我们眼前不仅能闪现出这条狗的形象,还能感觉到它的可爱。所以此时,奶狗比黑白花狗又多了一股子“灵气”。就像毕加索的画一样,看起来像小孩的涂鸦,却比那些所谓规范的绘画能更打动人心。
一个成人说“”奶狗“”,我们可以觉得奇怪;一个5岁的孩子为什么不能说“奶狗”呢?所以,我们对待孩子,一定要有耐心。
三,改进
(以下为“简友JeffersLi老师”提醒后的补充)反思后,我把我跟孩子的对话进行了重新编辑,希望经过NG后,这次能把“黑白花狗”的概念,教于无形。
【Action!
孩:老师,看,一只奶狗。
我:哇,好可爱!你为什么叫它奶狗啊?
孩:因为它像奶牛一样啊。
我:它身上的颜色像奶牛,是吗?你都看到什么颜色啊?
孩:白色和黑色。
我:对。我们把黑白花色的牛,叫做“奶牛”。你刚才把黑白花色的狗,也叫做“奶狗”。你观察得好仔细!
我:奶牛是妈妈牛还是爸爸牛?
孩:妈妈牛。
我:答对了!那奶狗是妈妈狗,还是爸爸狗呢?
孩:也是妈妈狗。
我:对,如果一条爸爸狗也是黑白花色的,我们是叫它奶狗,还是黑白花狗?
孩:黑白花狗。】
我:Cut!(李导,这一条能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