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间小书房,书房窗子朝西,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夕阳,没有雾霾的时候,天空很美,晚霞有七种颜色,紫色在红色下面一层。书架上放着的每本书都是曾经读过的,有略略发黄的颜色,和淡淡的属于纸张和岁月的香气。喜欢在扉页上写下它们属于我的那个日期,然后画个小小的“笑脸儿”。
想和大家分享几本读过的好书~
《红楼梦》是读过次数最多的一本书,当然“次数多”仅限于前八十回。续本是看过一些的,然而觉得文章大都仓促且没照应原文,因此也就失去了耐心。或者,它是不需要什么结局的,很多故事都没有结局。此书于我,读前两次时,关注点确是大多在宝黛的爱情故事上。但读的次数多了,便发现,它的成就绝不仅是某个故事或某个人物,而是——那样行云流水般安静从容的文笔,将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几十个女孩子生动的形象、性格、际遇娓娓道来,配上属于那个时代的建筑装潢、宴会诗社、婚丧嫁娶等生活场景……这该是经历过怎样生活的人,在怎样的情境下写下的文章啊,而他,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不知在这本书里你最喜欢的是谁呢,偶尔谈起,我会说其实她们都是值得喜欢的,只是个人的角度不同罢了。探春,如此精明干练,却最终逃不出庶出的命运;紫鹃,忠诚而善解人意,静静的呆在角落里,温柔的爱着跟随着黛玉;还有湘云,她会不会比宝钗、黛玉更可怜些,却一直笑着闹着……在成书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从书中看到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风景画。
《傲慢与偏见》是读过中英两个版本的外国文学作品,英文版更加简洁有趣,是简.奥斯汀的六本小说之一。这个有着传奇经历的女性作家,倾向于描写她所熟悉的英国乡村场景——那样一次又一次的交谈,那样一场又一场的舞会,那样轻松而幽默的对话……使读的人仿佛置身于两百多年前的英国乡村,眼前是高远湛蓝的天空,湖水澄清透明。因为经济等原因,简.奥斯汀的一生并不平顺,也因此,她创造出达西,让他小心的爱着、呵护着伊丽莎白——而这样的爱,是她一直盼望着的。她把每个故事都写成了自己渴望的喜剧。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作品,很多韩剧、日剧情节涉及此书。第一次读它是在高中,在午休时,沿着校园开着紫色豆荚花的围墙……吞了大象的蛇,猴面包树,小王子和他的玫瑰花,等着爱的小狐狸,还有那些奇怪星球上的人们……那时虽然不是很透彻的明白其中的涵义,却深深为之感动。据说这是一本全球阅读量仅次于圣经的书,究竟这个数据来自何处,无从知晓,但它非常值得一读。“驯养我吧,因为你的头发是麦子的颜色,那样的话,即使你离开,我依然可以拥有麦子的颜色……”“夜晚的时候,你抬起头来看星星,如果星星在闪动,那就是我在对你眨眼睛……”同样很让人感动的童话书,还有《长腿叔叔》和《爱德华的奇妙之旅》。
《城南旧事》写的是小女孩林英子眼里的世界。生于台湾长于北京的林海音女士借这个孩子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什么是疯子,什么是贼子,那个女人、那个男人,不过都是一些有故事的人。”
《十八春》是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写于经历爱情和许多打击后的三十一岁。不同于她二十几岁时的文章,故事多了很多对命运的敬畏,和欲言又止。“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也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总有这样一个人。”这本书后来经过改写更名为《半生缘》,减少了对大背景的描写,单单只剩下爱情。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作品,十几岁时读不太懂,长大后来读,觉得文章是讽刺而机智的。其中关于“旅行是认识一个人的最好机会”的说法,想来不是第一次被提出来说。还有关于“婚姻围城”的说法,不知道这感触是否来自于他和杨绛女士的婚姻——说笑了。《我们仨》非常感人,写的是钱钟书先生与杨绛女士的婚姻。
《二十四史》也很值得拿来读,但因为没有全部读过,所以没有坚实的发言权。如果影视文学多为“野史”(真的很希望现在的影视文学能多尊重一下历史,哪怕是野史也好。2019年4月24日修改,最近两年,好了些),那把正史和野史两相对照着来阅读——既有机会学习历史,也会觉得很有意思,同时,还会有种“会心微笑”的感觉吧。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讲述了一个“天才”的故事。读的过程中找了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两个塔希提妇女》等画作来看,画中那种对时间和生命的理解,以及那种喷薄而出的生命力,完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局外人》作者加缪,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整个故事具体而琐碎,压抑而无助,表现出人对荒诞世界的无能为力。“局外人”---这个词用的太贴切。
传记读的不多,记得比较深的是《拿破仑传》,如果觉得这人还算有意思,可以拿来读。“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本传记,或是词典,或是笑话什么的……”这是网络上流传的帖子。走过人生,你是哪种文学体裁呢?时间静静的流过去,很多东西沉淀下来……
读书,需要安静的心;读书,需要选择;读书,是心灵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