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飞冲天】专题主编:
一家独行走天下
机缘巧合,邂逅这座唐宋以来就闻名遐迩的古城---泉州。
印象中,泉州如同一位神秘的惠安女子,尖斗笠,花围巾,紧身小袄大筒裤,古韵悠悠又现代感十足。
勤劳,质朴,善良,与历史上的惠安女子一样,早已成了泉州人的标记。
历经千年的风雨,今天的泉州会是什么样貌呢?内心陡然生出一种欢喜,亦有一丝期待,仿佛去见久未谋面的故人。
刚下过雨,道路两旁的树格外青翠鲜亮。蓦然,一大朵,一大朵红花在枝叶间飞舞飘动,仿佛云霞般,分外妖娆。
好美啊!是什么花呢?我禁不住询问身边的滴滴司机,他说刺桐花。原来,这就是泉州的市花,因此,泉州也被称为刺桐城。一般刺桐花在三四月份开花,这个时节开得极少。据说,刺桐花开,远远望去,如一团团燃烧的火焰。有诗云:“初见枝头万绿浓,忽惊火军欲烧空。”
“白水绕东城,绿树村边合”,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怪不得主持人白岩松曾感叹,一生中至少应该去一次的地方就是泉州呢。
见我好奇,年轻的滴滴司机便如数家珍般讲述家乡的变化。如今的泉州,轻工业发达,经济文化水平在福建省名列前茅。看着身边这张年轻而富于朝气的脸,那种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着实令人感动。
半个小时的路程,很快到了开元寺西门。我和儿子沿着西街,一路向东,缓缓而行。
街道两旁,大大小小的店铺井然有序,各种当地传统美食琳琅满目。
四果汤,椰果奶茶,烧仙草,土笋冻,特色煎饼,油煎包,面线糊,米粉,麻糍,咸饭,肉粽,牛肉羹等等应有尽有。
儿子对椰果奶茶情有独钟。远远地,奶香扑鼻而来。尝尝,甜美甘洌,滑嫩清爽,实乃避暑佳品。
土笋冻,入口爽滑,味美甘鲜。看起来类似果冻,用料却与之大相径庭,是由一种含有胶质的蠕虫熬煮、凝结而成。
据传它的制作还与郑成功有关呢。一年粮食紧缺,士兵就用这种材料煮汤充饥。将军有一次没及时喝,结果歪打正着,汤冷却后,凝成透明状的土笋冻。
面线糊,也别具风味。一碗浓浓的线糊,里面的配料考究,蘑菇小菜必不可少,搭配薄脆爽口的油条,刚刚出炉的烤肉,细细品味,愈发香浓醇厚。
吃饱喝足,我们继续沿街东行。巨大的五色遮阳伞,醒目的巨幅招牌,阵阵清脆的叫卖声,张张笑意盈盈的面孔,无不彰显这座古城的质朴厚重,热情好客。在这炎热的中午时分,内心格外凉爽。
深入西街,沿街砖红色的楼房越来越密集,虽然不像有些城市的高耸入云,但疏密有致,排列整齐。尤其红白相间的色彩搭配,给人一种美观,别致,神秘的感受。那一刻,我们仿佛进入另一个静谧的处所,世间的纷扰喧嚣渐渐遁隐,心灵重新归于宁静。真好啊,从未有过的感觉呢!
慢慢地走,静静地看,不知不觉,已到钟楼---东西街的界标。此时,沿街建筑中西合璧的特色已展露无余。
它真的与众不同。外观既古色古香,又有欧式建筑的风韵。其造型独特,红砖红瓦,骑楼廊柱,燕脊翘檐,保留了更多的闽南建筑风格。
像徽州,平遥的建筑,大多灰砖灰瓦白墙,门窗以木本色为主,给人的感觉是清冷,沉寂,安宁。这种灰白色调代表了中国古代多数地区的建筑风格。
而闽南红白镶嵌的结构,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总体给人一种热情洋溢的感觉。
红色,在闽南人眼中,象征了红火,热情,富贵,吉祥。这,暗合了国人的审美观。其实,红色自古以来就是国人最喜爱的色彩。比如,中国结,大红灯笼,故宫的红墙,红色比比皆是。
还有一说,与泉州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息息相关。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不但成为唐宋以来进出口商品的集散地,而且更多西方文化也纷至沓来,包括建筑风格。比如,罗马的红砖拼贴,古印度的红砖结构等。
今天,除了这种红砖结构,我们仍能看到古代西方建筑的印记,像拱形窗,拱券式结构等。可以说,泉州建筑风格是东西方文化交融最好的例证。作为一座多元文化的历史古城,它,当之无愧!
一路走来,我发现沿街楼房的高度大都在四五层,超过十层以上的极少。是什么原因呢?听滴滴司机说,因为西街开元寺内有东西二塔,因此,附近街区的建筑都不能超过塔的高度,以示虔诚与敬意。
再看钟楼,与今天很多城市的不大一样,其外形像一个巨大的机器人。此刻,它正四目圆睁,机警地注视着过往的行人与车辆,那神态像极了身着白衣的交通警察。很明显,它也是中西结合的产物,兴建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
过了钟楼,向东便是东街。这里服饰店铺很多,尤其是运动装,比如鸿星尔克,特步等等。泉州莆田正是这些运动品牌的产地。
沿街茶饮店较多,我们选择了一家,要了两杯台湾清茶,坐下来浅酌慢饮。
开店铺的,是两个年龄不大、长相清秀的女孩儿。其中一个,在向顾客耐心细致地介绍各类茶饮的味道与特色,举手投足间多了几分成熟与老练。另一个稍小点的,在靠里的小桌前不经意地摆弄着手机,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
或许从小就耳濡目染,这里的年轻人对于经商可以说轻车熟路,无师自通。
从茶饮店向东,沿街景象与之前大同小异,我和儿子决定返回西街开元寺。
开元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唐代就已建成,宋代又增建了东西二塔,在寺内遥遥相对。以后历代不断修缮,才有了古寺今天的模样。
我们从北门进入,打算依顺时针方向,从西向东渐次游览。
儿子对寺院兴趣不浓,便在进门拐角处石阶上休息,我独自一人欣赏。
之前曾去过西安附近的法门寺。对比来看,开元寺并不算太大,一个小时就能走遍整个寺院。
在西街闹市中能有这样一个修心养性的地方,实属难得。或许,祖辈们也有闹中取静的意思吧。
寺院内古木参天,屋舍错落有致,庭院干净整洁。东西二塔掩映在绿树之中,愈发显得庄严肃穆。走在里面,自然心生几分敬意与虔诚。
我特意观看了双塔、弘一法师纪念馆、船舶展览馆。
双塔,一东一西,东塔称镇国塔,西塔为仁寿塔,均落成于南宋,是目前我国最高的一对石塔。
塔高有四十多米,共五层,属仿木结构的阁楼式建筑,其用料全部是花岗岩。
其整体造型宏伟壮观,每层拱门周边都有武士,天王,金刚,罗汉等浮雕图案。人物身份,服饰,武器,神态各异,雕像各个逼真鲜活,栩栩如生。其工艺更是精美细致,艺术价值很高。
双塔,历经千年不倒,与这座古城相伴相依,也成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至今,在闽南和台湾还流传着“站起来像东西塔,躺下去像洛阳桥”的俗语。
作为佛教圣地,离不开得道高僧。其中之一,就是近代高僧弘一法师,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其纪念馆,坐落在寺内尊胜院。
弘一法师是民国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年轻时才华横溢,在诗词,书画,文学戏剧等领域独领风骚。中年时家遭变故,从此他看破红尘,青灯黄卷作伴,一心向佛。人生中最后十四年,便在开元寺度过。
纪念馆内,陈列着弘一法师在泉州的生活史料、照片、著作和书法等。
最令人触动的,就是展厅大门处,迎面的文化墙上镌刻着法师“悲欣交集”的绝笔。
这是他临终前所写,更是他对生命最直白且深邃的领悟。当世间繁华落幕,独留一份清静心,面对一切过往与不可预知的未来。这,也是他留给后人最大的启示吧。
赵朴初先生如此评价大师一生: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非常中肯!
拜别纪念馆后,沿着小路向东,便来到东塔附近的船舶展览馆。
此时,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潮。作为宋代第一大港,泉州的船舶在国内首屈一指。上下两层的展厅,分别陈列着近些年打捞上来巨船残骸,铁锚,钱币,贵重香料等。
巨大的木船残骸,昭示当年泉州是何等的繁华与荣光。只是,那些辉煌与绚烂,伴随历史的浮沉,早已淹没在浩渺烟波里。令人慨叹!
如今,古城泉州在承袭传统的同时,正与时俱进,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时代。相信:勤劳勇敢的泉州人,定会创造新的辉煌!
天色已晚,依依不舍中,我们与泉州握手道别!如果哪一天有机会,定会再来相见!到那时,它又会是什么样貌呢?期待……
作者素心suxin
:高中历史教师,喜读文,写字。愿在清浅的时光里,安守一颗纯净的心。
欢迎关注:一飞冲天收录白皮书
欢迎关注【一飞冲天】精品孵化器,人才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