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航天杨周
根据南海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种大型海上平台:海上平台为圆锥体结构,倒插在大海中,锥底为甲板。平台之所以选择圆锥体结构,一是为了能够得到最大的甲板面积,另一方面也是为实现平台的半潜方式,让大型平台的大部分舱室潜入海水中,增强抗风抗浪性,增强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再加上船锚的使用,平台就可以长期稳定地呆在固定海域。
当海上平台为军事用途性质时,其上部甲板直径为1000米,成为一艘事实上的超级航母,而且由于超大的甲板面积和长度,根本不需要航母必配的价格昂贵的弹射、拦索、提升等设备,只将其作为机场使用,全部飞机都停放于甲板上,从而大节省制造费用。
在如此长度的甲板上可以轻易地布置各类战机驻场,如歼20、轰20等机型都可以驻场。更由于超大的面积和长度,可以划分出至少二个以上的可同时使用的跑道,起飞与降落可同时进行,跑道与停机区可实现有效间隔,极大提高了飞行的安全性,提升了实战中的使用效率,有这样空中力量的平台其威力远超任何航母。
有了更多甲板面积后,还可以布置更多对空、对海、对地、反导的导弹发射井,形成强大的对敌火力,有了这样的攻击力量和防护力量,根本不用担心来自海上和空中的突袭,只需要安排反潜潜艇在平台附近值班就可确保整个海上平台的安全。
由于平台内有大量的船舱空间,可以布置大批的海军陆战队部队待命,可以建成无人机前进基地,扩大无人机使用范围,也可以配备远程或高精度雷达站进行区域内的24小时监控,成为区域性前线指挥部,也可以设立战地医院、军火库等,还可以配备起吊设备、船坞、船只修理设备,成为军舰的战时修理厂。
海上平台的下部空间将成为一个储存量巨大的潜水式军事用途的储备油库。由于油品存放于海水之中,安全性高,基本不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不占用土地资源,不需要建设费用高昂的承重基础,整体建设费用低,还可借助油料罐体本身的浮力,实现大容量储存。
具有强大功能和火力配备的海上平台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是军事行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大杀器。由于省略了配套航母的海上护卫舰队、后勤保障船只和空中保护力量,这样一个海上平台及附属军事设施的总造价将大大小于一个航母编队的造价。
建议国家尽快启动这一海上平台的建设!以我国目前的造船业水平,我们可同时动工建设2个这样的平台,其中一个摆放在东海外,在公海与我国领海交界的我国领海一侧,这个平台主要针对日本、美国而存在。另一个则布置于南海西沙群岛,确保南海地区我国的军事优势。
当海上平台用途民用时,我再次构思了一个完整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将几个海上平台集中在一起,相互配合、实现集约化的发展。
A点位置的海上平台是我前述的军事基地式存在。
B点位置的海上平台下部是原油库,从波斯湾过来的20——30%的油轮都直接停靠在这个平台,并利用其下部原油库实现原油的战略储存。平台甲板上搭载一大型渔业加工厂,就近对在南海捕捞的渔业资源进行后续加工,产品通过返航的轮船送回国内。
相邻的海上平台下部同样是原油库,但其甲板搭载的则是一座工厂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基地,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生产各类蔬菜,水果等,用以满足当地日常生活需要。
C点位置的海上平台甲板上搭载一座炼油厂,通过海底管道,从B点原油库将原油引入炼油厂生产各类石油产品,生产出的成品油料就近处存放于下部的巨型油料库中。炼油厂生产的石油产品一部分送回国内,另一部分就近提供给航经此线路的所有轮船、军舰使用(相信在价格适宜的情况下,外国船只也会接受这些油品),实现在南海区域内油料的完全自给,另一部分则作为战略储备存放于下部的潜水式储备油库中。
D点位置的海上平台是一个工业生产基地,其船舱空间和甲板部分则利用核能从事高耗能产业,如就近对南海矿产资源进行初加工。
海上平台的四周则建设成为产品发运港口,同时又成为三体式充电专用船的专用港口。我设计了一种专门用于近距离海上运输的三体式充电专用船,这种船采用电力为动力。随着我国海洋战略的推进,海监、渔政、救援、科考、监视、测量等近海专用船只的需求量急增。为降低船只建造成本、节省维护费用、节省船只航行费用,实现我国近海船只的升级发展,经过我的研究,建议设计一种大小统一、推进方式、外形规格都统一的专用船。专用船共计三种规格,分别为3仟吨、5仟吨、1万吨。外形统一采用三体船设计,其航行能源来自高密度可充式电池和氢燃料电池,此二种能源模式可自由切换。推进方式为磁流体推进器,在批量化生产后逐步代替现有的所有专用船。
这种的充电式电动三体式专用船作为统一设计的通用产品可实现规模化、模块化地制造,从而大大节省制造费用。同时,可任意进行不同设备、装备的配置,完成不同的功能组合,在搭载不同装备和设备后可分别成为海监、渔政、救援、科考、监视等专用船。
选择三体船为专用船的船形外观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抗风性和抗浪性,甲板面积大,水阻小,可实现高速航行。采用磁流体推进方式的船体具有速度快,噪音小的特点,可满足海监、渔政、监视等特种作业的需要。由于统一设计和制造的通用船可实现相关零配件的互换,从而大大节省维护费用。
充电式电动船有统一规格的充电接口,沿海各港口配套建设统一接口的充电设施,从而能够实现专用船的船用能源的替代,电力推动具有能效高的特点,电力作为清洁的船用能源而大量使用于船只航行,在为环保做出贡献的同时还可大大降低航行成本。
专用船还可以成为专用集装箱运输船,将沿海地区的生活垃圾、医疗类垃圾、污染土壤、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有害固体废料等物品装进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制作的集装箱中,运输到南海地区进行填海造地(具体请见我关于南海开发的相关文章)。
充电式电动三体式专用船的出现,还为在南海启动核电发电找寻到一种良好的富裕电力转换的方式,即在南海地区建立核电站后,可能存在着电力传输问题,核电在满足当地电力需要之后,肯定会存在一定的电力富裕,而充电式电动三体式专用船就可实现这些电力的转换。
E点位置的海上平台为一座核电站,向周边的电力用户供电,是这一区域的电力源。上部船舱是一座海水淡化厂,通过反渗透方式生产生活用纯净水。生产纯净水之后的浓缩海水进入甲板上的海盐场,通过太阳能的方式对浓缩海水进行加热,生产工业用水和海盐。工业用水就地使用,海盐则由返航的轮船带回国内。
F点位置是生活基地。生活基地采用报废的油船建造,将这些报废油船围成圆圈,然后把它们全部固定连成一体,成为一座海上休闲度假式的生活基地,用以满足A、B、C、D、E各点所有人员长期居住的需要。由于南海地区适宜生活的土地很少,土地资源宝贵,因此,我考虑采用改装报废油轮的方式以满足石所有人员的生活需要。
将报废油轮的动力系统等不需要的设施全部拆除,然后用锚固定于半潜式海上平台附近海域,将报废油轮甲板以上部分改造为豪华邮轮式的生活舱室。在改造的过程中,为增大活动空间,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建议将同规格的两只报废油轮上部采用钢结构联结为一体,即改造为双体船,以增大抗风浪能力。在此基础之上,更可以考虑将更多报废油轮(相同大小)围成一个圆圈,将全部油轮连成一个大平台,在其上建设生活小区。
A、B、C、D、E各点之间直线距离在1000米米之内,通过海底电缆实现电力联系,通过海底管线,实现油料、生活用纯净水、工业用水的联系,由此,这一区域成为相互配合集约化发展的一个整体。此外,还可以建设成为南海区域的一个重要给养补给站,从E点补充淡水,从C点补充油料,从B 点补充农作物、食品。
因为南海独特的地理位置,将南海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给养补充基地。前往欧洲、非洲、印度洋方向的船只仅需携带足够到南海的给养就可出发,到达南海后再进行补给,从欧洲、非洲、印度洋返回的船只也同样只携带足够到南海的给养就可开航,从而使航行于这条航道上的所有船只给养携带量大大减小,从而增加货船载运量,降低单位运价,节约航海成本。
有了核电后,还可以建立以拆船业为龙头的钢铁产业。将中国现有的所有拆船厂全部迁往南海群岛,拆船业产生的废钢铁就近用高频炉或电炉进行冶炼,走短线钢铁之路,生产建筑钢材和型材。在产业集群附近的岛屿,利用岛屿的天然港湾,从事拆船业,将其建成全球最大的拆船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