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五月,我回了一趟老家。
这个季节本是农忙的季节,割麦插稻,犁田播种,鸡在飞,狗在叫……然而,当我走进村庄,整个村庄却异常宁静,听不到人和动物的声响。
放眼望了一眼田野,麦子黄了,在南风中飘摇,一边的水稻田在阳光下反着白光,那么,记忆中勤劳的乡邻呢?我下意识地搜寻着。
到了家门口,见母亲早早坐在门口等我了。放下背包,搬来一把木凳坐在母亲身边,开始了闲话家长。
我纳闷没人的田间地头,母亲说,还有谁会用人来收割呢,都是用机器了。母亲告诉我,这地哪有种头呢(是没有种头的意思),一亩地麦子除开种子农药化肥机械成本,一百块都收不到,那些承包的人也是吃力不讨好啊,哪得有钱赚。
母亲告诉我,但凡能动弹的人都去工厂了,周边工厂人难招,五六十岁的都是壮劳力。在工厂,一天下来手脚麻利一些的也能做一百多。母亲说她一天不赶忙也可以做七八十来块,时间也还算得自由,比起田间地头的活还来得轻松有盼头。
我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母亲,看着母亲舒展的眉头和满足的话语,总算是一种安慰吧。只是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说不出的失落,童年的家乡的记忆一去不复返了。“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绩麻”的美好乡村图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这样的现状:乡村五月里,蝉鸣麦子黄,惟闻机器声,不见农人忙。
农村城镇化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只是我还没来得及把记忆收藏,唯愿与吾父辈们一样的农人都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