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人类的电影史,无论中外,以文学名著为蓝本进行改编而成的优秀影片层出不穷。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也好也契合这一要义。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名气鲜寡的作家尼克满怀希望地离开家乡,追随淘金热潮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城市。尼克为了追求美国梦甘愿放弃写作进入华尔街工作。尼克住在纽约附近的海湾边,与神秘富豪盖茨比比邻而居。而海湾的对面则居住着尼克的表妹黛西和她的富人丈夫汤姆。尼克在与汤姆的交往过程中逐渐迷失在这个充斥着种种魅惑与假象的万花筒一样的世界中。但在尼克心目中盖茨比是唯一一个使他在这座迷失的、沉沦的城市看到希望的人。通过参加盖茨比豪宅中的盛大派对,尼克逐步走近了这个众口相传的神秘人物,并且知晓盖茨比的心中深爱着已经嫁作他人妇的黛西,由此探视出盖茨比心中许多隐秘的憧憬与信念。最终在盖茨比被谋杀之后的一系列变故中认清了这个所谓的上流社会其虚伪的、冷漠的本质,黯然离去……
影片开始在一个人黯然沉郁的回忆之中——尼克在风雪天居于阁中,娓娓道出故友盖茨比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帝国里所给予他的希望与慰藉。影片在此时,爵士乐的浪潮尚未登录文明的大陆,只是伴随着详适且灵巧的音乐,以尼克回眸里的温情、平实里的热忱,把观众的视角定格在瀚海之中的一叶扁舟上。影片设计如斯端倪,确实达到了“欲扬先抑”的作用,为其后爵士乐的惊艳出场埋下了伏笔。
很快,喧腾的爵士乐就像一朵七色云彩,架着镜头径直地飞越至纽约上空。这个高楼林宇簇拥,人潮如春潮般涌动的繁华大都市就这样粉墨登场了。画面只是电影最原始的表达方式,而爵士乐在这里恰如一道桥梁,以热闹喧腾并且明快的色彩,巧妙地把观众引入这座吐纳着繁华与欲望的大都市。同时,伴随着爵士乐的奏响,这个光怪陆离的城市在镜头下所呈现出来的全是密集的钢筋丛林,川流不息的车辆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无休无止的盛大舞会,电影的叙事角度是带有回忆性质的,而爵士乐在此奏响无疑具有喧宾夺主之嫌,它毫不隐晦地把众生百态招至麾下,让其中各式各样的形态与乐趣毕露纷呈,似乎是在向人们宣告:这是爵士乐的时代,它是代表着这个时代浪潮中最为磅礴的声音。上世纪20年代的纽约,金融体系日趋庞大,巨大的财富汇聚使得这座城市变成一片热土,人们对它的狂热与趋附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水流千遭终得归海”,并且这座城市的胸怀就如爵士乐一般热情与宽广,于是乎这里便理所应当成为了无数“美国梦”的归栖地。另一方面,爵士乐也在这里得到追捧,但如同镜头中的俯瞰角度一般,它似乎不只是这座城市的繁华的参与者,更是一位无可厚非的见证者与叙述者——本片在叙事过程中所必需经历的繁华之旅以爵士乐作为开端似乎也是注定。
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环境背景是在上世纪20年代,这正是爵士乐达到鼎盛的时期,爵士乐在这里搭台唱戏,这个时代所具有的怀旧风潮,理想主义与贪恋虚荣的意志全在这出好戏里面了,其中最值得圈点与品味的无疑是那一场场别出心裁的精妙绝伦的舞会了。但无论是地点的变化与场面大小的区分,主题明确的无疑就是那些美妙的爵士乐了。伴随着明丽而富于变化的乐声,上流社会频繁地聚会,衣着光鲜亮丽的人们彬彬有礼,载笑载言,手托着芬芳的鸡尾酒交相辉映,呈现出上流社会的一个缩影。而爵士乐在此以一个参与者的姿态,把一个阶级的面貌浓墨重彩地勾勒出来。
影片中尼克所参加的第一个舞会是在一个寓所里面,他极不情愿地被拉进一个伴随着香槟美女和肆心求乐的同伴的狂欢之中。在这个舞会里,众人肆意喷洒着香槟,扒开了拘谨的外套,载歌载舞,尼克渐渐地体会到一种油然而生的愉悦之情、陶醉于其中并且发觉自己爱上了这个灯红酒绿的上层社会。此时对面的楼道里一直有一位黑人乐手手里拿着小号吹响爵士乐呼应着寓所里红男绿女的狂欢。尼克打开窗户,一眼望去整个纽约正是华灯闪耀的时候,他在内心的独白中表达着自己身在其中却置身其外的想法。唯一不变的是贯穿整幕的爵士乐,它参与了寓所里的狂欢,也参与的尼克的心灵历程,更参与了纽约的光彩流溢,爵士乐在此宣泄也在此呐喊,掷地有声地向人们讲述这其中的种种虚荣与沦落,它才是真正乐在其中却也独立于其中的一个角色,它在见证那些华而不实的美时,华丽的乐声几近失控,约约绰绰转变为对这一出滑稽戏的嘲笑。
这个时代所具有的歌舞升平、贪图享乐、纸醉金迷的特征在主人公盖茨比豪宅中的盛大舞会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追寻欢愉的人们在盖茨比家中的舞会里蜂拥而至,这里似乎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欢歌与纵酒纵乐的气息。爵士乐在舞会里频频吹响号角,一步步把人们带进金钱伙同着虚荣所营造出来的快活天地里。在这里,传统开始被颠覆,新的气象里充斥着浪漫主义的色彩,“美国梦”在本质上所代表的是寻欢作乐,追求繁华,依附于金钱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于是乎,道德开始沦丧,虚荣与笙歌并肩同行,“与君同乐”。然而爵士乐一次又一次地见证并且参与了这些聚会,但它却并不是“为虎作伥”更不是始作俑者,而是在这个纸醉金迷的时代,它无可厚非地充当了一个重要角色——每当舞会开始,贪慕虚荣的人们出场,应和着红灯绿酒,爵士乐也随之响起,它明亮、它激昂、它更信马由缰,以诗情画意的胸怀参与进去,乐在其中并且引人入胜,渐渐地这个时代所具有的自我麻痹的意识与庸俗的价值观披上了爵士乐华丽的外衣,竞相呈现。爵士乐似乎也乐此不疲,肆意挥洒欢乐,把一个时代的面貌和盘托出,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宣告:这是爵士乐的时代。
电影音乐除了对叙事的推动意义之外,还有着对人物性格的刻画。爵士乐在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不仅作出了对时代特征的昭示,也在对人物的刻画方面有所作为,无形之中丰富了这个时代的众生面貌。
盖茨比对黛西的爱情忠贞不渝,于是乎这个富有的绅士一直凭借心中这一盏不灭的绿灯汲取着理想之光。“世界上只有被追求者和追求者,忙碌者和疲倦者。”盖茨比是这个追求者同时也是忙碌者。他精心策划一场场盛大舞会,让人们蜂拥而至,以便能与自己的心上人重逢。他的舞会,依附着豪宅、营造出盛大华美的场面,如此可看出这个坐拥巨大财富的绅士内心的自豪感。爵士乐在此奏响,乐声美妙婉转,衍生出无尽的可能,应运而生的同时也是这个人物浪漫的情怀,他翘首期盼着与心上人在如此美妙的情境中阔别重逢,并且对此深信不疑。爵士乐一直在延续,盖茨比永远在期盼,他的理想就如同这音乐一样充满魅力。影片中盖茨比的理想开始在海上,他解救了富人船长从而走入上层社会,他与资产阶级小姐黛西相爱却被命运阻断了姻缘。但盖茨比的理想之灯却从未熄灭,所以他在一路追寻,从海浪声中一步一步地走进了爵士乐里。在爵士乐声中这个男人低调沉稳、自信从容,对待理想始终坚定不移。作为馈赠,爵士乐也似乎默默地为他的理想披上了华丽的外衣、镀上了耀眼的光芒。“唯有不爱才是不幸,如今我们大都死于这种不幸。”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加缪如是说。而盖茨比是那个幸运的人,他因为有所爱而变得幸运并且在那个麻木不仁的时代里变得鲜活、有血有肉。爵士乐很完美地和他的理想主义血脉相连,为这个人物增益光彩。伴随着爵士乐,盖茨比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所能散发出来的理想之光着实让人赞叹,同时又不同于爵士乐所能宣示的华丽与美好,盖茨比理想的最终破灭也令人惋惜。
盖茨比在婆娑灯影中眺望着的自己的心上人,不曾料想这个心上人竟然会是一个庸俗的物质女郎,她就是女主人公黛西。这个妩媚动人但内心抑郁的女郎在于盖茨比重逢之后内心的阴霾一哄而散继而走上了一个抉择的心路历程。最后在盖茨比走入不归路之后选择了继续麻木不仁地躲在原来的生活里。在舞会上,黛西躲开自己的丈夫依偎在盖茨比的怀里跳舞,此时爵士乐作响,无形之中也在隐喻着这个女人的轻浮,同时也为影片后面戏剧性的转变埋下了伏笔。
尼克是影片叙事框架的构造者。这个穷职员原本是小作家,为了追求富贵加入到了华尔街的金融体系之中,所谓的“美国梦”也许原本也是这一类人最纯粹的梦想。尼克原本恪守本分,但与富豪朋友汤姆的的交往中逐步迷失在这个纸醉金迷的世界。“这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我们这排高高地俯瞰着城市的灯火通明的窗户,一定让街头偶尔抬头眺望的人感到了,人类的秘密也有其一份在这里吧,我也是这样的一个过路人,举头望着诧异着。我既在事内又在事外,几杯永无枯竭的五彩纷呈的生活所吸引,同时又被其排斥着。”这是他在第一次参与和汤姆在寓所里的派对时的内心宣泄,由此不难看出这个人物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希望停留在自己作为底层职员的生活里,另一方面他又不可阻遏地向往着浮华的上层社会。在第一次参与舞会时,爵士乐就与他不期而遇了,作为那个时代的人普遍都具有的虚荣心,爵士乐见证了他是如何迷失在此处。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与其说是尼克打开窗户是在审视整个浮华的纽约,不如说是尼克是在直面黑人爵士乐手时看见了自我的迷惘,继而在迷惘之中怅然望见了这个丑陋的世界。在这之后,每次爵士乐响起时,尼克的脸上就流露出惊叹与着迷,他对上层社会的向往与踏足,在爵士乐声中开始,在爵士乐声中愈演愈烈。
“爵士时代”中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日渐倾颓,生活富有但精神世界贫瘠的人层出不穷,汤姆所能代表的正是这样一类人。这个代表着旧贵族的男人,背着妻子与一众金发碧眼的美丽女郎厮混,与杂货店主的妻子背地里调情,面对妻子可能投身盖茨比之时许诺以物质挽留,在盖茨比肇事逃逸之后暗地里诋毁盖茨比,致使其被杀身亡……汤姆驾车带着尼克参加舞会,中途在杂货店加油时乘机与店主妻子调情时还不忘敷衍为他取物品的店主,爵士乐在此作响,在音乐中两人眉来眼去,亲密无间但又鬼鬼祟祟。这一出丑剧不仅被尼克察觉,爵士乐更参与其中,以戏谑的口吻讲述了这个富人的丑陋之处。紧随其后的是在寓所里的舞会上,一个女郎提起黛西的名字惹得汤姆恼羞成怒并且大打出手,此时镜头直挺挺地拉向对面的黑人乐手,虽然他置身事外,但他所吹奏的乐声却见证了这一幕,此时的爵士乐更富于变化,毫无保留地在揭露汤姆伪善的面目,进一步驳斥着这个所谓的高尚的上流社会。影片中以汤姆为代表的这一类人屡屡伴随着爵士乐展露丑态,自然也逃不出爵士乐对他们的讽刺与控诉。
影片在核心价值上继承了原著小说的精神内涵,各个叙事元素最后归结到一个主旨之上,那就是通过主人公盖茨比展现出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被诗化的理想。然后正是由于这种诗化,导致了主人公的理想变得虚无缥缈并最终走向幻灭。盖茨比短暂的一生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流离辗转、无觑归栖,这也正是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所在。璀璨转瞬即逝,破灭似乎冥冥之中早已注定,而在电影中这些璀璨与破灭始终伴随着爵士乐的号角,无形之中爵士乐似乎又成为了别离的笙箫。
在影片中盖茨比家中的舞会里,舞池中出现过一个类似司仪的人,在乐声中向着载歌载舞的人群呼喊:“女士们先生们,一个爵士乐历史的世界,并且伴随着烟火……”紧接着就是一场盛大的烟火表演。没想到一语成谶,“爵士时代”的灿烂如同烟火一般,短暂亦如同烟火一般。随着盖茨比的意外身亡,他心中那灯影婆娑下的梦想也为之破灭。在他死后,朋友们避而远之,心上人黛西也重回汤姆的怀抱,原来富丽堂皇的别墅里空空如也,只剩枯枝败叶,舞会不在了,爵士乐再也未曾奏响了。尼克见证了这一切并且看清了这个所谓的上层社会其伪善的、趋炎附势的真面目,毅然地告别了这一切,重回家乡去了。
“繁华过后便是落寞。”影片中愈演愈烈的爵士乐永远不知疲倦地照应这个时代的五彩斑斓与光怪陆离,但物极必反,繁华尽致紧随而来的永远是落寞相随。爵士乐对一个时代特色的吟颂最后却变成了一种对“爵士时代”穷途末路的征示,爵士乐乐不思蜀一般迸发出的赞歌最后竟然戏剧性地转变为一个时代挽歌。另一方面,音乐的特质不仅是在律动,同时也有休止,最后结局时爵士乐以其永恒的休止默默转化为一阕骊歌,“无声胜有声”。
灯火阑珊,酒醒人离去。通过对盖茨比梦想由飘渺到破灭历程的呈现,揭示了爵士时代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的潜在规律,在这其中爵士乐华丽的特质却成为了美国历史上一道伤痕与印记,爵士乐冥冥中似乎就是对这个时代的华丽诀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