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辱忍耐会煅造人格
——乡村怀旧系列散文之“人格”
火山
自问过,自家人格如何,可不敢多说。正如当初的形容,恰好六十分吧。天生对世界好奇,同时也感受到母亲的宽容、混沌,感受到父亲的锐利、无奈和深沉。
向来对人性,几乎是偏于绝望的,不过还得表现出腼腆和高兴的样子。那些所谓的愤怒,几乎都是得要出离才出来的。笔名虽为火山,大学三年级取此笔名后,一直都有保留它下来。心中似乎酝酿着一团火,这团火可以烧毁自己,也可以冲击别的地带,至于是否会烧毁别人,可能已经做过了不少。对教育的观察十多年,教育也观察我十多年,我对教育几乎没有耐性,教育也对我似乎失去了耐性;就在这个折腾又好像有希望的过程中,隐约的出发了。当初的豪情与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狂妄,已经逐渐消散。想着改造教育,我竟然发现得承认:我被教育改造了。
现在倒是不太想改,顺着其中的机理做点事情吧。反正都是顺其自然,难道那些好奇与观察都是无稽的?难道某些情形还要忍耐或装着看不见,难道某些理念和潜在的感受都得放一边?时间自然会净化一个人,现实也会感染一个人,无论做的事情是否真实或有意义,最终发现好好活着才是王道。有时我会发现自己变成当初自己讨厌的那种人,有时也会发现自己有点道貌岸然。只是口粮与某些迁就之缘故,我还是忍耐了下来。
年轻人的进化已经不太依赖现成的老师,老师几乎也将成为摆设。在线教育与私立培训,远远超越公立的普通设计,这种教育浪潮风势会超越情怀的情感的培育。工业人、机器人、影子人占据大多数,已经是避免不了的事实。自己也成为被之牵扯的木偶,当我沉寂下来,基本基础的东西总能从另外的角落升腾。有人提醒我,这才是你的使命。我有使命吗?我还是那个天真好奇的贪玩者吗?心性的敏感与脆弱伴随,谨慎已经成为我的主旋律。当然遇到一些涉及原则和底气、底线的东西,我以为这些是不必要让的。哪怕有什么另外的交换,这些都是过程。
乡村生活给我很多的遐想,同时也给我机会很早发现人性、人际间的一些龌蹉。在这些势局里面,带着些许好奇的悲观,才勉强在读书、生活氛围里,撕开了一条缝隙,不过这个缝隙现在几乎也固定化了。乡野本色几乎不变,哪怕有多少现代化的包装,时代流和主流之间还是需要一些纽带来维系。这种差距里的维系,就是我们这种人的新机遇。人格隐藏于未成年人的培育陪伴中,最终还是随着时间浮现出来。无论是否 有才华、真诚,只要有人对你有期望,我们之间就是互相的棋子。
能够走上一段是缘,离开也是缘。花开花落,气息蓦然,我以为只要有生命力,无心生有心,改变就会从始而起。无论是静待花开的,还是决然走上的。或者最终息心纯粹观察,才是真正的使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