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武传有一个疑问,是什么让他坚守孤独与苦难长达十九个春秋?
谋反受牵连,他“欲自杀”;“召武受辞”,他“引佩刀自刺”;卫律“举剑拟之,武不动”。作为汉臣,卫律降了,李陵也降了,而苏武面对恐吓、威逼、利诱,岿然不动,一身正气,宁死不屈。他情愿啮雪咽旃,甘愿北海杖节牧羝。苏武柔弱的身躯活成了铮铮铁骨,何也?
他说“见犯乃死,重负国”。他又言“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他还说“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原来他信守的是君臣之道,他信仰的是忠贞爱国,在他的人生信条里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他富贵不淫,贫贱不移;他视死如归,舍生取义;他忠贞不渝,初心不改。
诚然,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生命固然重要,但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裴多菲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是因为他将自由看得比生命更重要。饥民宁死也不吃黔敖呼来喝去的施舍,是因为他将自己的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项羽兵败,不过江东,垓下自刎,是因为他将荣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屈原以死明志,是因为他把宁折不弯的气节看得比生命更重要。我们的军人当国家领土受到侵犯时,慷慨赴国难,是他们把国家利益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他们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人民的生命安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孟子认为在生命之上还有更高的道德规范“道义”。
孟子认为生命价值观有三重维度:保全生命的正命之道、存养生命的大丈夫情怀、以及超越生命的“舍生取义”。正命之道强调了人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能肆意冒险,人的生命应该用来行道、尽道。存养生命则是休养生命的“浩然之气”,成就正气凛然、“舍我其谁”的大丈夫品格。超越生命指的是超越自然生命,成全“舍生取义”的道德生命。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一个人会有多种生命维度和状态的选择,在勤奋和懒惰中,有人选择勤奋,有人选择懒惰;在自律和放纵中,有人选择自律,有人选择放纵;在苟且偷生和舍生取义中,有人选择苟且偷生,有人选择了舍生取义。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和意义,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人生。
没有信仰的人生,抬头看不到灿烂的星空,心中也不会有崇高的道德规范。人不仅有生命,还有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