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生灵复苏的起点,也是万物沉寂的终点,它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每到这一天,远在天涯海角的游子都会回到家与父母团聚,共同度过这美好的节日。
可是我逐渐觉得过年越来越无聊了。
记得小的时候,我通常都是在爷爷家过年的。爷爷住在东海矿里的一个平房中,平房四周环绕着院子, 院子旁边有两地。每到大年三十那一天,一早起来,爷爷就会开始熬浆糊,爸爸和老叔就拿着熬好的浆糊去门上贴春联,我家院子大,门也多,一贴就是一个小时。爷爷在旁边踩着凳子挂大灯笼,奶奶也没闲着,把小彩灯挂满了果树。
简单吃过午饭,爷爷就会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年货,给我们准备饭菜,那种感觉是在饭店里所感受不到的。当我们准备开饭时,周边的邻居就会纷纷过来串门拜年,顺便和我们坐在一起吃上几口,这时候院子里灯火通明,好似一个小型灯会,真不是吹牛,整个矿里属我家最有气氛。
八点我们就会准时收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质量暂且不说,那场面真是温馨,一家老小围坐一起,相偎相依,其乐融融。看到一半,爷爷开始准备包饺子,妈妈老婶赶忙打下手,我和小弟也爱凑热闹,饺子没包咋样,满面都是面粉,这种味道又怎能是那些速冻饺子可以相比的呢?跨年对于作为小孩子的我是有一定难度的——真是困啊!可是春晚的节目真的很吸引人,一想到12点的钟声马上敲响,我们又精神了许多,吃过饺子,爸爸和老叔在院子里放烟花鞭炮,我们都躲在屋子里捂着耳朵看,兴奋的不得了,这除夕夜就在这鞭炮声中落下帷幕,我和小弟睡着的小脸都是笑着的。
可是如今,爷爷奶奶都搬到市里来了,再也不用一早起来准备那么多事,我家就一个大门,一小卷透明胶布就能把春联贴好,一部手机一台平板就能看到我们想要看的节目,到了晚上,面对一桌子的饭菜,我却无从下手,虽然美味,可是经常吃,新鲜感就淡了。就算跨年也没有小时候那种兴奋感了,鞭炮这两年也没有以前放的那般凶了,大街小巷也干净许多,因为鞭炮引发的事故也有所下降,这也是说明大家的思想也在进步。春晚呢基本就是看一半,以前真是落一个节目都不行,于是我渐渐地发现了,从前“查着日历盼过年”的那种感觉消失了。不过取而代之的是人们365天的幸福快乐。所以想一想,年味消失并不是一件坏事,它标志着我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了,而不是从前那个“365天的辛苦,只为了一顿可口的饭菜”。想到这里,我的心中升起了一丝欣慰。
年味都去哪儿了?我想他大概离开了。就如同小叮当一样,他带给了我们幸福与希望,却也在欢快的氛围中默默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