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偶遇朋友,他驻村两年,聊着聊着就聊起工作,他说在乡镇上平时不太忙,但是一到星期五,就会接到加班的任务,面临各种检查,准备各种资料,长此以往,工作人员都比较疲累,既然周末也没法休息,那平时的工作任务就慢点干吧,反正周内干不完,还有周末;都说上班时朝九晚五,但是现在往往就没有下班的概念,动不动就会在晚上十一二点去查,你是否在岗,前面就听过别人说起自己家人每晚十点都要开什么现场会、视频会,这样一来,还真成了“白加黑,五加二”;还有值班,都是需要24小时在岗的,据说即便节假日在岗的人数要超过一半才可以;今年强抓作风问题,严查酒驾,这本来是好事,但是据说如果某一个系统查出一个来,整个系统的人都是要问责的。这样的管理制度下,工作的人真得能产生职业认同感吗?人真得能发挥出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吗?人到底是因为生活而工作,还是因为工作而生活呢?
晚上读《未来教师》,刚好读到关于管理理念的问题。
郝老师谈到现代管理理念,他说:现代管理是把一个单位(组织、工厂、公司)看作一个严密的系统,每个人安排在不同的位置,各依规章,各司其职。强调过程的规范性、工作的制度化、制度的科学化、追求的是效益的最大化,采取的是过程管理、行为管理、他人管理、制度管理、控制式管理。
而新网师实施的是后现代管理理念。
这种管理理念强调对思想、观念与心灵的尊重。强调观念管理、自我管理、情感智慧管理、支持式管理、信仰管理,旨在让每一个人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的工作,并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潜能。
我也百度了一下,关于后现代管理理念的相关概念。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是:注重员工的情绪,帮助员工产生美好感受,让组织充满活力,关注个人优点,激发个人潜能,把优点发挥到极致,缺点就没有表现的机会了。
后现代管理组织形式,具有扁平化,网络化,多中心化的特征。
后现代管理强调人本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以人性、人的需要为基点和主体,以道德为导向,研究如何尊重人、关心人、重视人、培养人、成就人,把实现人的崇高信念、人的价值,作为管理的一种目标。
这样的管理应该更适合于现在的管理理念吧,对于管理者来说,如何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或许带来的长效反应会更丰厚吧!
这让我想到,在“教育行走”活动现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师大实验学校校长李玲分享的主题报告《量子管理学校的实践探索》,李校长提出了现代学校治理路径:“价值为纲,设计为先,文化引领、管理变革、课程再造”。具体包括建立“去中心化”的组织架构,推行项目负责制,让每位教师都成为领导者;推行全出竞进的全员组阁制,最大程度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激发教师活力;实施基于信任的模糊评价,减少评价对师生的干扰,推动师生全身心地投入共同的学习成长中。每位老师都能全身心参与课程、参与管理,培养学生,成长自己,当时她的分享获得现场所有人的好评,这就是人们心中理想的现实版学校。
所以,怎样的管理理念才是最适合的呢?当然是以人为本,人性化的管理,最是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