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名门私宅,怎少得了后花园。
在甘熙故居的东北角,就有那么一座精致小巧的后花园。园中花草葱郁,亭台假山俱全,中间还有个池塘,成群的红鲤游弋其中。
但见一大块开阔的草坪之中,树立着一尊甘熙的雕像。他一手执书卷,一手背向后,神情悠闲地注视着前方。
草坪的东侧、北侧均围以回廊。东面的四角方亭名为“小园”,正是这座后花园的名字,也许是在谦虚地说园林小巧吧。
亭子两侧抱柱联上书:“听琴听戏听新韵;赏院赏楼赏古风”,折射出园林主人的审美情趣。
小园内有假山水池,蜿蜒曲折的小桥,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地穿行其间,或静静地看鱼儿在水中嬉戏,或于假山间开心地玩起“躲猫猫”……
喜欢随意穿行在逶迤于园中的长廊里,从不同角度欣赏庭院内那高高的马头墙,错落有致的亭台假山,以及色彩缤纷的花草绿植,还有那些枯老的藤蔓,悠然地爬上斑驳的门窗、剥落的灰墙,仿佛在秋日淡黄的日光下,倾诉着久远的故事。
院子的东北角,还建了一座半亭。这所以称半亭,是因为其倚着院墙而建,体量纤小,却巧夺天工,与小院格局十分相称,飞檐翘角颇为轻灵,可谓神来之笔。
园内梧桐、兰花、芭蕉、绿竹等植物应有尽有。这清幽的环境,本是主人读书休闲的好地方。
花园虽不及苏州园林的拙政园、网师园那样博大精深,但还是继承了江南园林简洁典雅的风格。廊庑亭水诸景齐备,假山花石精心布置,高低植物错落有致,漫步其中,给人以美的享受。
花园的东南角,还有一座非常显眼的民国风格的建筑,称为“听秋阁”。其大门朝外,貌似非“甘熙宅第”所属,但在“文保”的范围内。青灰色的砖墙,欧式风格的铁艺大门,似乎是民国时期盖的,还没搞清楚它与“甘熙宅第”有着怎样的关联。
花园中还有 “津逮楼”、“桐荫小筑”和“三十六宋砖室”等建筑。从这座大宅院的灵魂之所——“友恭堂”走出,曲径通幽之处,便呈现出一座双层木构的二层小楼,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别具江南风情。其门口柱上对联书写着:万卷锦绣名传金石录,千秋大义德润友恭堂。
这就是“津逮楼”了。“津逮楼”在甘熙宅第中亦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为什么叫“津逮楼”?关于这座楼,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