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我们的心智模式有了问题,我们就会因为错误的理解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浪费的时间往往无法估量,更可怕的是,这种错误和浪费甚至可能根本无从知晓。----李笑来
心智模式1
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而拒绝学习的人,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虚度无数光阴,哪怕他们天天“科学地”制定计划,编制“任务列表”。而与之相反,因“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而选择努力学习的人,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收获,并且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获得更多的“意外”收获,哪怕他们可能显得“漫无目的”——结果真的是天壤之别。
心智模式2---你的“时间的质量”取决与你的选择。
心智模式的差异会导致人做出的行为和结果有着极大的差异。比如很多人在做事之前期望有一个完整的完善的流程和条件去教他如何做,让他在整个过程中可以不受阻碍的完成整件事情。其实,他们不过是把外部因素和客观条件作为自己偷懒的借口而已。抱怨是最消耗精力的事情,不仅对事情毫无帮助,反而会抵消你的积极性,甚至会蔓延至整个团队。没有人是完美的,没有完全完善的做事条件和环境,如果这些东西并不足以阻碍你前进的脚步,那就闭嘴解决他就好了,如果他阻碍了你,拿出解决办法和措施,如果拿不出来也请闭嘴,至少不要抱怨。
心智模式3---关于兴趣的悖论
“人们总说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别的事情。可事实上,那应该仅仅是因为他们还没开始做那件事情,所以还没在那件事情上受挫而已。
”就我的观点来看,如果真心喜欢一件事情,歇斯底里地喜欢,那么,不论多大困难,都是会坚持下去的。真正让我们对事情本身失去兴趣的原因是,在做你喜欢的事情的过程中你的关注点被转移了,而那些分散你注意力的事情又和你喜欢的事情息息相关,你不得不一个个解决他们后再回到“正轨”上。而事实上,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做到。所以,我们总感觉自己在浪费时间,而真正喜欢的事物进展缓慢,最终导致兴趣被消磨。
心智模式4---关于“用功”这件事
“我一直想说的是---方法固然很重要,但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其实所有的方法都是在行动中总结出来的。看10遍不如做一遍,那才是真正的方法,所以,很可怕的一件事情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用功。
心智模式5-关于学习和坚持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大量的时间投入。即耐心”
心智模式6---经验主义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经验主义者。因为所有人获取知识的最基础手段就是通过个人体验,经验主义在一定层面上是适用的。但是,也有局限性。第一,个体的经验有限。其次,群体的经验也会有边界。
这让让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在同一件事情上比别人沉淀出更多甚至成倍的做事经验:
第一,个体的经验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否则“换位思考”这个词的出现频率也不会如此之高。当一件事情或问题发生之后,如果你作为当事人的话,从开始你就要有意识的记录下问题涉及的各方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在事前事中事后通过询问和观察,去沉淀整个问题解决过程的经验,包括思考的方面、解决方法的产生和选择,涉及的因素,后期等等。
第二,经验迁移。如果某种经验只能用在特定的事情上,那么在用到的时候再回顾就好了。而大多数情况下,经验是可以进行迁移的。有许多事情或问题本就是殊途同归。比如你和客户通过良好的沟通促成了业务的达成,那么,你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在企业内部进行沟通从而达成你的目的。
第三,如果群体的经验在一件事情上有所欠缺,要懂得利用外部资源,比如同行、网络、书籍等去找方法,即使最后事情没有成,你依然获得了此件事情的经验。等下次同样的事情必须要完成的时候,你的成功率就一定比别人高。
心智模式7---选择性输入信息
如果想要比别人获得更多心智上的成熟,就必须学会接纳那些你暂时无法理解的、支持的、反对的观点或观念,永远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有空的时候,或者干脆定期找出一段时间,把那些目前暂时无法理解的、或者支持的、或者反对的,或者无所谓的论点观点记录下来。无法理解的,写下自己当时的疑惑究竟在什么地方;支持的,记录下几个自己的支持理由或者实例;反对的,也一样可以记录下几个自己的反对理由或者实例;甚至那些无所谓的,也可以写下为什么自己觉得这完全是无所谓的。这样的记录会使任何一个有着这样良好习惯的人获得他人无法拥有的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反刍””,这样才会避免成为“选择性输入”的受害者。
心智模式8---学习的进展曲线。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学习进展和时间的关系肯定是线性的,你学到的越多进展就一直进行下去。而实际上,学习的曲线在每一个时间段里面是呈现为阶梯状态的,有的时候,你会感觉很长时间没有进展,但是积累到某一刻的时候就开始感觉突飞猛进,而后,又是一段长的平台期。在现在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之下,很多人往往都是因为在短时间内没有得到足够的反馈或这进展而动摇,最终放弃学习。在他们看到其他人突飞猛进的时候没有想到,别人都是经过了那些平台期的“煎熬”和坚持才有了今天的成绩的。每一个所谓的牛人都经历过你现在的时期。所以,如果简单的把进展和时间的关系理解为线性关系,那么就不可能获得满意的进展。“其实,没有哪个人可以长时间地忍受失望,这样看来,你曾经的放弃,往往不是因为你没有毅力,而只是对时间和进展之间的关系理解错误造成的。”
心智模式9---对与知识存储的无序性
“遗忘”是人的自我保护功能,我们必须挣扎着经常整理已经输入大脑的信息,尽量让他们有序地排列起来---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记笔记。如果你忘了去记笔记,那些信息最终就会转为无序的、难以直接调出的“潜意识”。要想让知识变成你大脑里面的东西,就必须要去经常的整理,就像归档资料一样,可以迅速地调用和找到,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知识库里面到底有多少东西,这也是节约时间和精力的一个习惯。
心智模式10---时间管理的迷思
(1)很多时候,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选择意味着放弃,因此必须要明白,你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情,即使你能同时做很多事情,但是无法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很好
(2)目标的设定问题。为什么你读过很多时间管理的书籍,最终却是一无所获?是因为,你每一次实践都给自己定下100分,就算书上的方法是正确的,你实践的方法显然是不合理的。当然,你读过很多时间管理之外的其他原本应该特别有用的书,基于同样的原因,你的收获并不多。
(3)假定完成任何一项任务实际上都要比原计划花费更多的时间,哪怕计划者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个定律的存在。所以,时间的计划上,一定要留有余地。
心智模式11---时间管理上的开源节流
第一,盲目的减少睡眠时间。
第二,不要减少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就是因为你是成年人,所以才要想办法不让家人为你操心。
第三,不要放弃你的社交时间。要学会不停地帮助别人,而往往最有价值也最被重视的并不是金钱帮助。你要想尽一切办法运用你的资源为值得帮助的人提供帮助,也许在未来,他们就能够帮助你省却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或许有些功利,但是,如果你是真诚的帮助,功利一些又有什么关系呢。
而能够帮助别人,至少你在某一方面要足够优秀,这意味着你先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变得优秀。
心智模式12---几种浪费时间的思维模式
第一,浪费时间去“证明自己”
证明自己是大多数人自然的愿望,本身也没什么错误,但我们中很多人这么做的初衷是“证明自己给别人看”,这是一种最浪费时间的一种行为。如果你很优秀,你不需要去证明什么,如果你是平庸的,那么你也不会去向别人证明你有多么的平庸,如果你想尽一切办法去证明你并不平庸,那么,在别人看来你就是一个小丑罢了。人贵自知,你这么想,别人也这么想,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比他人强,所以去做这种浪费时间的行为毫无意义。最重要的是,你比别人强一点没有用,而是要比别人强很多很多才行。当你做到这一步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你周围的人已经不在这方面去于你竞争了。
第二,最浪费时间的句型“要是……就好了!”
这个句型是表达后悔情绪的,而后悔是最浪费时间的,因为无论如何这种情绪都于事无补。过去的事情无法更改,现在烦恼无济于事, 但是,将来的尴尬也许可以避免--如果现在的行动没有错。
第三,一个认识到真实自己的公式:愿望中的自己≠真实的自己≠感觉中的自己。
这个公式之间的落差越大,一个人的自卑程度可能就越大,因为对自己认识不清晰。
首先,学会漠视自己的优点,这样可以缩小你优点和缺点之间的落差。
其次,适当放纵一下自己,承认自己是一个优缺点的人是让心智获得解放的重要前提。
花一些时间去了解自己真正的缺点和优点,真相也许会让自己大吃一惊。
心智模式13---被低估的今天
人们往往基于事实上少得可怜的经验,以及当前所面临的种种窘境,而过分低估未来回报的价值。这种现象在生活和工作中是很经常发生的,比如你确认了某个约会,但是到了那一天,你最终会发现你最终还是会爽约或者迟到。这是对于时间的迟钝,因为浪费时间对你来说,并不会得到实质性的惩罚,也就是反馈。在学习的时候,往往需要不断同样的反馈才能产生深刻的记忆。但是在时间方面,每时每刻都不一样。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得给你当下的时间增值。这也是为什么要写日志的原因
心智模式14----临时抱佛脚
临时抱佛脚似乎是全世界学生的共同习惯,考试前的临时准备,面试前的仓促,工作后的慌乱……而真正的心智成熟开始与你相信提前准备给你带来的巨大改变。如果大家都在努力的时候,那你最好尽早开始努力,并且更努力才好。人们总是说,笨鸟先飞,其实,有很多鸟之所以先飞也许并不是因为他们笨,相反,可能是因为他们更聪明。
心智模式15--关于耐心
懒惰,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做任何事情。短视,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去展望未来。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认真地调查研究。肤浅,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深入思考。夜郎自大,是因为缺乏耐心而拒绝观察外面的世界。而所有的成见与偏见,都是因为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分辨每个个体的特征,而宁愿用粗暴简单的分类方法替代思考。
所谓的耐心,其实就是对时间的投入,所有的耐心都来自于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