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知道抽烟不好,但还是戒不了?
为什么你知道身体是第一位的,但就是不去健身?
为什么你知道酒驾很危险,但还存在侥幸心理?
是你不知道这些事情的后果吗?
并不是!大众媒体的狂轰滥炸,受众已经明确知道这些行为的危害。比如吸烟有害健康,酒驾十分危险,不锻炼身体就是一切归零。
广告从业者也多次娴熟使用“恐惧心理”对消费者进行教育,但效果始终有限。为什么消费者明明知道不好,明明知道某事很重要,就是不行动呢?
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体验时医生建议需要预防牙结石,所以我翻了一些资料,想去洗牙,对洗牙这件事基本认可了,算是完成了认知教育。而且,平时在微博当中经常性收到信息流广告。每次的信息基本都会看,而且广告以动图展示,表现形式多样。但我一直没有行动。直到有一天,牙结石脱落了一小块,舌头会不自觉地触碰到牙龈,十分难受,所以当天就立马去了医院。
回看这个过程,促使我立马行动的,是一个偶发因素,其实可以概括为一个当下的刺激,而且深深刺痛了我。在此之前的我,并不是没有需求。我深知口腔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而且做了大量查阅;有痛点,而且有能力支付费用,但为什么一直没行动?
我的真实想法是:反正当下对我的生活并不会带来什么影响,洗不洗都差不多。即使我知道洗牙很有好处,但这好处需要长期才能显现出来,当下体验不到什么价值。但是偶然脱落造成的不便,让我每时每刻都在难受,这种痛点需要当下立即解决。所以我采取了行动。
通过该案例可以看出,呈现问题的灾难性后果这种长期影响,或者强调解决之后的美好愿景,都不能促使消费者马上行动。
以吸烟广告为例,众多广告人,使劲浑身解数,用各种创意去表达“吸烟有害健康”这个观念,但效果不佳。
创意简直是脑洞大开,让人看完直拍大腿,大呼牛逼,然后点起一根烟。
以酒驾广告为例,极尽各种创意企图吓唬消费者,让其停止酒驾,不要心存侥幸。效果依然不理想。
以反对消费皮革奢侈品为例,当消费者拉开皮包衣物,看到的是动物的皮下内脏,十分血腥的画面,企图让消费者放弃消费动物皮革的目的。先不说该种价值观的正确与否,仅就广告目的来看,也是没有达到的。
作为广告人,为什么你已经找准了痛点和洞察,但消费者就是迟迟不行动?
因为人的生理构造决定了,对于无法快速产生反馈的事情,人是很难坚持的。
你为什么不会觉得打游戏无聊?因为游戏设计者,用各种场景、画面和声音刺激你。你做任何一个动作,都会产生及时的反馈,掉血了,加分了,前进了一步,无时不在的反馈,让你及时得到响应,可以随时调整。
作为广告人,如果不能在当下刺痛消费者,那么以后你也很难有机会了
比如洗牙广告,可以突出牙黄带来的各种社交尴尬,口臭的问题,不能张大嘴笑,怕被人议论,所有一切能够刺激消费者当下做出反应的动作都是有效的。
与其强调未来的美好或者灾难,不如让他当下坐立不安
再比如健身广告,用各种漂亮大图吸人眼球,不断强调未来的美好预期,或者未来的各种后果,都不及当下的刺激来得快。
比如女朋友被人欺负了而你很弱鸡,你有憋屈和愤怒;家人摔倒了,而你怎么都不能把他背起来;说好一个人生活也可以,结果换不了饮水机……
总之寻找各种在当下需要身体去完成的事情与场景,消费者就会觉得这件事很急迫,比起好身材引人艳羡或者身体素质差,容易出毛病,都不及当下的刺激来得快。试问,当你去体检医生建议你加强锻炼你会不会开始行动?会的!你感受到了威胁!但很多健身房等不到那一天。
未来未来,而你倒在了前进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