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3

那年那月那些老师——(初中篇)

初中时代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它的样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决定了你人生之路的方向。

(一)

时间甩着长鞭打马而过,不仅把我的初中时代远远地甩到了上个世纪,就连闺女的初中时代也已经被甩到了渐远的回望中。

闺女初中时候,作业如山、习题如海,陪读妈妈常常陪作业到夜深。那每次的考试排名是最大的事,进一名是喜,退一名便是忧。可以说,她的初中时代那三年的苦读不亚于高中时代,完全是因为学校和老师的严格管理以及大环境给她带来的压力。最欣慰的是她没有偏科的现象,所以中考成绩还是比较优异的。

对于初中生来说,大多还是缺乏自制力的,学习的主动性还不能够完全靠内在的定力,需要来自外界的严格管理。当然如果对学习是发自内心的热爱,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那个时候,陪读妈妈的思绪常常会回到自己的初中时代。常常一个人在心里如果:如果那时有人这样地逼着我学习;如果也有人时时督促,陪着我苦读;如果也能下这样的功夫;我的人生之路也许会是另一个样子。

可是,人生没有如果。

(二)

我的初中时代在非常宽松与自由的环境中度过,基本上是在被放养的状态中成长。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还没有实行义务教育。上初中还需要考试录取。没有被乡初中学校录取可以到附近的叫做联中的学校上学。

那一年,我们背着妈妈亲手烙就、包好的地瓜面煎饼,粗布包里带着玻璃罐头瓶子,瓶子里装着自家腌制的辣菜疙瘩丝,走进了厉家寨乡初中学校的大门。这就是我们一个星期的伙食,每餐如此,从不会有大人送饭做改善,却也吃得津津有味。

记得一次同学小聚,一个男同学回忆那时步行三五里路,用小棍挑着72个煎饼,作为一周的伙食,有的说一周吃六十个。我们女生吃得少,一周也就二十多个,有时候还要剩下。

如此这般,也没耽误长个子,也没影响生龙活虎的活跃度,也没有营养不良之说,甚至也没有影响我长得膘肥体壮。

学校居高临下矗立在厉家寨村的东岭上。校东是一望无垠的原野,那曲折的山岭路、广阔的田地,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足迹和欢乐的笑声,是课外我们锻炼、游玩的放松场所。

一进初中,我的学习之路便开始在瘸着腿的状态中行走,完全凭着自己的喜好学习。

记得那时候,除了语文作业我都不记得做过其它作业。因为考试成绩没有排名现象,学习也不会被谁强制要求,作业也没有严格的检查与惩戒。我们的学习一直是放任自流的状态。如此,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印象中,那时的老师比起现在的老师,精神压力是很小的,面对的是简简单单的孩子,也基本没有社会压力,感觉他们是非常从容的。不像现在的老师,很多时候对社会有着如履薄冰的战战兢兢。

父辈那代人,一生土里刨食,勤劳为本。坚实地站在土地上的他们,非常沉着、踏实,没有多大的欲望与苛求,也没有谁会整天心急火燎地催着孩子好好学习。当时有秋假、麦假,甚至暑假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都是以帮大人干农活为主。

和父辈相比,我们这一代失去了土地的父母,就像带着孩子在半空中飞人,孩子的未来总充满了不知将落到何方的惶恐,总是满怀焦虑,。

当时的班主任是数学老师陈召青。陈老师患有比较严重的哮喘,讲课时总是累得咻咻直喘,人特别的瘦,瘦得让人莫名地担心。

但并不影响他对贪玩学生的苦口婆心。现在想起当年他的话,总是心怀愧疚,觉得不好好学数学真是对不起陈老师。

记得有次我们初中群里谈老师,讲到已去的陈老师如果在世应该是多大年纪,我一口就报出了他的年龄。同学们纷纷翘大拇指夸我的记性好。

那是因为我永远忘不了那年,陈老师对着虚岁十五的我说:“我的年龄是你的三倍啊!”那大概是因为我连续几次课堂作业本都没交上。

少不更事总把老,当现在想想,老师的意思应该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吧!

老师,等我真的懂了,已经过了大半生,等我想说一声对不起,您却已经永远离开了人世。

事实证明,对于一个学习态度散漫任性的孩子,仅凭说教是无力的。要么是激起他学习的兴趣,让他不能自抑地主动投入,要么就是对他的倦怠给以严惩不贷,不让他有松懈的机会。

初一时语文由郑成新老师任教。他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很重视,把每日一篇日记当做必交的作业要求。

可是不久,郑老师就被调到了别的年级。语文课换了两次老师。比较下,觉得上语文课难耐的就是整堂课上,老师一个人总结完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大段地板书完毕,就算结束。有的还言不达意,跑题万里,一堂课不知所云。那个时候就觉得课上得没有意思了。

虽然别的老师不会对每日写日记会有要求,但我还是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读写上。一份说不清的莫名喜欢。

在十五级的我,丑小鸭的状态。特别内向自卑,总是低着头目不斜视的样子。很少说话,似乎我能记得的同学、能记得我的同学也不多。但是,有一段时间,我把身边的同学都做了素描般的描写,记得同学传看后,有的让我写她还找我理论。大概是个人喜恶没加掩饰。想来直到如今,我说话以及文字都是发乎心的赤裸裸。可能这就是性格的不可逆。

晚自习时间更是我看闲书的时候,放学之后还会留在教室里陪着正儿八经学习的几个学霸一起沉迷。

因为那时的社会环境很让人放心,没有网络,当然不会有沉迷游戏之忧。环境单纯,学生心地也是非常简单的。

学校对作息时间也没有严格要求,记得很晚的时候,总是会看到趴在窗口的陈老师,他会再三地督促:“别学太晚了,快睡去吧!”这时候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把手里的小说藏起来,为自己的假装刻苦感到羞愧。

当然,大人对我的学习成绩也是几乎不管问的。父亲那个时候心扑在村子事务中,很少着家。母亲识字不多,看到我在家废寝忘食地看闲书,还总是觉得我学习很努力,反倒成了弟弟妹妹的楷模:“你们就知道玩!看看恁姐姐,学习哪会用大人说!”

我读书的时候,妈妈都不舍得让我干家务,她总是觉得我会在学业上有所成。一直到现在,看到一无所成的我,她都会叹息着说,唉!那时候总觉得你会最有出息的!

初二的时候,好像是有老师在父亲面前谈到我的学习,说我偏科太可惜,这样考小中专是没门的(那时候,小中专差不多是农村孩子理想的终极目标,考中的是全乡前几名的学霸,那是能端上铁饭碗的保障,为了争取这个保障,甚至会有很多孩子复读多年),建议最好是让我退一个年级,把理科基础再巩固巩固。

于是,我退级了,又重复上了一个初中二年级,如此,上了四年初中。

那个时候,平生里第一次感觉到父亲对我是有要求的:“好好学习,女孩子最好是考个师范,当老师。”许多年后,我也是这样对我的闺女表达自己对她前途的愿望。

当时,退级复读其一是觉得羞耻,二是第一次感觉到父亲对我学业的要求,所以一时也是热血沸腾,暗暗发誓,要收起闲书,学好数理化,以能够在未来阔步走天下。

(三)

又一轮初二,进了十六级二班。这个班级里聚集了一群非常活跃的学生,给我的学生时代留下了许多有趣的回忆,使那段时光在记忆里熠熠生辉。

班主任是数学老师李兆聚。当时的李老师四十岁左右,大大的翘鼻子肉肉的,给人一种佻皮感。他说话风趣,非常活泼。动不动就要高歌:“我爱你,塞北的雪……”总会在上课学生犯困的时候来上一句“诗”:“啊!大海啊,齁咸啊!”挺有趣的一位老师,其人其貌让人至今想起来就想笑。

现在想想整个初中时代也就和同桌、前后座说过话。所以给人的印象是高冷,其实那时的我非常自卑、腼腆。虽然和大多数的同学都从来没有说过话,尤其是男同学。但是三十年后仍然会记得他们少年时的样子,那是一份默默的关注。

当时男女生之间会有情窦初开的朦胧好感,但是七零后的孩子是非常内敛、羞于表达的,应该是藏得很深,可能会是越喜欢越疏远。以至于有些暗恋在三十年后才敢在同学群里表白。已是笑谈。

傻傻的一代七零初,傻傻的一群少年。

彼时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但现在想想仍然是些幼稚的孩子。正所谓“谁个青春不迷茫,哪个少年不轻狂。”

记得那时我和男同学李是同桌。中间还有明确的三八线,若胳膊偶有过线,他就会攥起拳头锤过来。我不说话,常常斜视着他的小白脸,在心里骂他奸曹操。

某次,女生厉扔给我一个纸飞机,李却捡去不给我。我说过,平时的我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若是火山爆发,便不可收拾:“给我不给?”我指着他。当然不给。火山哄然喷发,不仅把他放在桌上的书摔了一地,还把最后一本给撕了。整个人哭得稀里哗啦、不能自抑。还抱着自己的书本回宿舍,不打算上学了。

大概每个貌似平静的人,内心都藏着小火山。

现在想想,那时的我们都没把精力用在学习上,总以为青春无限,大把地把时光挥霍。

记得我们被李老师叫到了办公室。李老师没有直接批评,而是用非常轻松幽默的话语和我们聊纸飞机,用一张废纸的单薄和同学情的深厚作为对比,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幼稚可笑。于是,破涕为笑、前嫌尽释。

大概是这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与人动干戈吧,所以印象深刻,成为我回忆里多次的笑谈。

青春时代哪懂得珍惜?同学情,也只有人到中年才有体会。

(四)

退级最感庆幸的是语文课又与郑老师缘聚。

其时,郑老师正值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他身材修直挺拔,几缕略为卷曲的头发偏分于宽宽的前额上,一副近视眼镜给老师增添了几分书生气质,课上课下总给人一种谈吐不俗的印象。他讲课口齿清晰,课堂上和学生互动得很好,课上得生动,课堂气氛活跃。

郑老师爱好文学,语文课上给我们灌输了很多课本外的知识,课上得很有拓展性,也很有吸引力。同学们都喜欢上他的课。当时郑老师其人其课其话语应该是大家课下津津乐道的谈资。在同学们心中是男神级别。

后来我和同学回忆当时老师的气质,用了“风流倜傥”这个词,她们说真是太形象不过了。

在郑老师的课上,我最初地感知到了一些文学常识,了解了一些文学名著,记得那时刚刚流行的“朦胧诗”一词就是第一次从郑老师那里听到并且朦胧地感知。还记得老师还向我们讲起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至今记忆深刻。只要是郑老师讲过的书,我都会千方百计淘来一读。书读得很杂,见啥读啥。只要不是数理化,在地上捡张带字的纸都会蹲在那里看半天。

所以现在每当给孩子买大堆课外书却要逼着读的时候,就会在心里骂他们身在福中不知福。

有段时间迷上了琼瑶的小说,语文课之外的课堂上,把小说压在课本下,偷偷地读,老师讲课的声音根本不能入耳。

那个时候拼命地淘书,基本上读遍了琼瑶所有的小说。因为琼瑶,最初感知了爱情美好的样子,也害得我在这样唯美脱俗的爱情观里一直与现实脱节。小说里爱情很美,语言也很美。里面的诗词当时都读到成诵,印象最深的是“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花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读后没来由地震撼,在这词一般的小诗里怅然迷离。后来才知道这是白居易的诗。

因为大多是借来的书,所以总是要做摘抄,有时恨不得把书都抄下来。在这方面用了大部分的功夫与精力。

因为郑老师,班级里兴起了文学热潮,也一时投稿成风。记得我们把自己的作文端端正正抄到方格纸上,到邮局里虔诚地用胶水粘好信封邮票,便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但还是乐此不疲地写。

功课依然是瘸着腿,其实也不是不懂事,记得初三那一段,面临前途的抉择,面对无奈的现实,模糊地感知着前路的风雨飘摇。记得郑老师要求每日一篇日记,每周一交。老师对同学们的日记每次都要详批。那段时间我情绪低落、多愁善感,把日记当成了情绪的一种宣泄。老师批语里总是针对这些情绪做耐心的开导与鼓励。现在想想,老师就像少年刊物中的“知心姐姐”。

郑老师的行书龙飞凤舞,评语也有文采,同学们都喜欢。还记得最后一次上交日记,老师给我的批语用的是蓝色墨水,32k的横格本,密密写了将近两页,书信的形式,其语真挚殷切。虽然当年的日记本早已遗失,但记忆仍然清晰。

初中几年,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这个习惯虽然是断断续续,但保持至今。尤其是郁郁不得志的青年时代,它是我心灵的伴侣,见证了我生活中的悲悲喜喜,陪伴着我走过了多少的迷茫与孤寂。

记得每次去语文教研室抱作业本,教研室那位靠窗坐的年轻语文女老师总是笑盈盈看我,经常对我说:“你日记写的真好啊!”因为这句话,想象郑老师传阅我的日记作业应该是很肯定的,心里便生出几分美滋滋。

其实就是瞎写,歌词、诗歌都要乱写一气。也就叫做初生牛犊不怕虎吧。

(五)

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的。有些老师讲课就像是做政治报告,眼睛盯着屋顶,巴拉巴拉一口气自己说完了,一节课也就结束了。至于学生有没有入脑入心也就顺其自然了。这样的课堂完全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这些老师总会随着时间而印象模糊。

印象深刻的还有地理老师王廷轩。王老师平时喜欢仰着头,一副严峻的表情,令人望而生畏。记得有次曾经因为我课堂上回答不出提问,老师罚我到办公室背题。

因为知道自己的惰性与随性而为,知道严格要求才是有责任感的老师,所以对于惩戒我的老师我都会心怀感激。

但也并不是所有老师都配得上学生的尊敬。

初三的时候,郑老师组织了一个文学社,油印社报名为《晨露报》。当时已撤销联中,合校之后我们年级有四个班。每个班里都选出了几个同学做该报的编辑。

我们几个所谓的编辑,都煞有介事地给自己起了笔名以示自己的个性。诸如“刺头”、“正常人”、文瑛的“怪味”……最拽的是贵英,整了个酸文的“玉卿”,我给自己起的是“辣果”。我们把自己和同学们的投稿印在小报上,张贴在每个班和校园的墙上,一时在校园里也出了点小风头。

说“辣果”吧,还真的就辣到了人,还是联中过来的一位老师。

这就说到初生牛犊不怕虎了。

那次我们一如既往地在宿舍里就着白开水、吃着煎饼和腌辣菜丝。当时我们三间屋的宿舍里,上下铺床挨着床,挤着全年级四个班好几十个女生。那大概是三班的女生,讲着她班主任对学生态度恶劣的事例,骂学生为“猪”、“狗”,经常地打骂侮辱。我非常愤慨,马上回教室写了一篇议论文,讲到对该师该事的看法。

因为这篇没提名的作文,该老师大发雷霆,不仅把他班里墙上的那张油印报撕了下来,还阻止在别的地方张贴。

并且,单独和我谈话。当然讲的并不是作文,而是要我把精力放在功课上:“你应该把精力放在各门功课上,这样你会你会前途无量的。”是忠言,但是因为对他的反感,我却感觉到他满脸的虚伪,于是一般在老师面前都会唯唯称是的我,却未置一词,转头就走。

还有一位教副科的老师,惩罚学生的时候让我感觉到了恶意。记得当时教室里都是泥土地,夏天为了凉快和防止尘土飞扬,讲台坑坑洼洼里都是值日生泼的水。他曾把一男生一次次摁倒在泥水里,让他浑身都沾满了泥,还给学生起打击性的外号。那情景让我想起来就充满了鄙视。

成年后,我曾经在超市遇到那位已经苍老的老师,我认为他并不会认得出我,也就没打招呼,走了过去。可是,他却对领着闺女走在我身后的孙先生说:“这孩子妈妈我认得。”

这让我非常羞愧,虽然他当时给我的印象不好,但作为学生,礼貌是不能缺失的(我做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一直在礼貌方面不够周全)。

(六)

初三的时候李老师调走了,班主任又换成陈老师。大多是因为郑老师和李老师的熏陶,班里学生特别活跃,同学们都成了文艺范。而陈老师是很严肃古板的。大家会趁陈老师请假回家的晚自习纷纷传纸条,要求我主持文艺晚会。大概那是因为我在语文课堂上发言很活跃,喜欢朗读吧。

我真的就挑起了头。班里同学都自报奋勇上台表演节目,完全是即兴发挥。印象最深的是男生张抱着个破扫帚爪当吉他,边弹边扭着迪斯科唱流行歌曲。

还记得平时连话都不好意思说的我和贵英,竟然上台说相声。二三十年后每当我俩在同学群里互相取笑、挖苦打击的时候,就会觉得好像又回到了那一晚。

我们《晨露报》几个编辑还一起去校长的家里,请求举办全校元旦联欢晚会。平时很感敬畏的薄校长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们非常和蔼,至今记得他笑眯眯的样子。

于是,我们举办了厉家寨中学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全校联欢会。也第一次发现了同学们是如此多才多艺。有的用口哨吹流行歌曲,婉转悦耳;说相声的同学逗哏捧哏配合默契;当时流行的迪斯科仅仅是在电视上看到,他们就能扭得象模象样……其实,我们那一代人也是很有异禀的,只是没有条件得到培养发挥。作为主持人的我还激情澎湃地朗诵了诗歌,也因为自己那次出了风头感觉到了骄傲。

那该是毕业前的狂欢吧。

无论多么热闹的盛会总要面临曲终人散的结局。

结局是:率性而为的初中时代结束,也就代表着我们绝大多数的同学结束了一生中的学业。

偏科的我知道中考无望,毕业之际,直接参加了全乡第一次招收的小学代课老师考试,准备对父亲的期望采取曲线救国的形式。

(七)

挥手道别,各奔前程。将近三十年无话,那些少年的脸渐渐模糊。忽然有一日,当微信里从天而降般出现了一个群,竟然让那些模糊的脸渐渐清晰,竟然让我们又穿越时光,回到了昔日。

刚刚群聚的时候,乍见之欢,群情沸腾,大家说是聊回了十八岁,其实聊得比十八岁还傻。

对于同学情最有体会和认可的是,那时我们因为一个同学命运多舛而唏嘘,并且几个人私下里准备在同学群里搞募捐资助。记得由我负责起草倡议书,竟然辗转到夜深。虽然后来因为当时了解到的事实不够准确并没有行动起来。但是我仍然为同学情而感动。

近三十年时光冲刷着记忆的河床,当一切都遥远模糊,再次相遇仍然听到了共同的心跳声。这就是同学情。

最令同学们感动的是那个执着的刘同学,为了让班里所有的同学能在群里团聚,他放下手中繁忙的事物,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大海捞针般寻遍了家乡的村村镇镇。甚至他乡的、远嫁的,我们以为不可能找到的,他都找来了。其中班里有退级、有转学,来来往往的八十多人,他都搜了出来。那份傻傻的执着,就像寻找失散多年的亲兄弟姐妹。验证了只要有心,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也让常常打击他的我,刮目相看。

在这个世俗的社会里,同学情,也只有在这样的热心人身上,才能看到。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很傻,但是那份真诚无可比拟。是为人间真性情。

这种真性情便是,你我出走三十年,归来仍然是少年。

(八)

去年毕业三十周年聚会前,刘同学让我负责给郑老师送请柬。我却让和老师同在县府大楼上班的靳同学转交。

后来,老师问我为什么不去他办公室,我说不敢,因为老师当官了。

老师呵呵笑了,说你老师这点职务还算是官吗?

其实在十几年前我就在超市偶遇过师母刘老师。刘老师一见我非常惊喜,告诉我地址要我有空去玩,最感动的是她说,你郑老师还经常念叨你呢。

我却一直没有敢去。记得上学时甚至毕业以后,我都经常约同学一起到老师家里玩。毕业之际,我终于在一个作文刊物发表了小作文《告别》,得了两块钱的稿费,也是赶紧去他家送给老师看。后来从刘老师的话里听到老师很为我骄傲。

当时喜欢到老师家里玩,还有一个原因是喜欢刘老师,她性格非常爽朗热情,直言快语,让人感觉非常亲近、不会拘束。

直到老师调到了当时的朱芦乡党委,也失去了联系。

一直没有再去老师家拜访的原因,一是老师当官了,我怕见到的不是以前的那个平易近人的郑老师。二是觉得无为平庸的我,不知道怎么面对老师。

其实老师还是那个老师——良师益友郑老师。

第一次师生小聚,老师说要送我一个特别的礼物。竟然是我二十多年前在日照的时候,给老师写的信,老师竟保存至今。读到信的内容,我非常惭愧,竟然全都是悲观与诉苦。记得那段日子里,我会流泪给哥哥写信,竟然给老师的文字也这样的表达着对前路的绝望感。那是把老师当成自己的兄长了吧。

老师还是那个老师。甚至在我们都感觉自己老了的时候,老师还是没有让我们感觉到岁月的沧桑,可谓男神不老。

一次师生小聚,老师忆起我做代课老师时,他曾经想介绍我到乡党委做通讯员(当时他任乡党委秘书)。我还记得老师和我提过,也一直感恩老师的欣赏认可和对我的关心。可当时父亲只是想让我当老师,此事也不了了之。

老师说,如果当时……但是,人生没有如果。

“不论事业如何,现在看到你们家庭美满幸福,我就很欣慰。这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老师还是那个老师,对学生不以世俗看待,其语殷切真挚。

品味生活,每段路都会有得有失。虽然半生走来,我一事无成,但应该感恩老师的熏陶所给予的,这份对于文字的情怀。一份爱好是一个人暗夜里的星空、是驱散阴霾的暖阳,它。诚如老师所言,生命里中幸得良人,许我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又生活在这样一个蒸蒸日上的好时代,平凡亦知足。

如此,平凡的生命里,我感恩每一份遇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839评论 6 48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543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116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7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84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1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16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53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5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07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17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56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2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1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39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78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77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