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本土并不大,形状和面积都很像中国的陕西省,而且同样是东南部工商业发达,北部煤炭储量丰富。英国用煤历史悠久,早在9世纪的时候英格兰的修道士们已经用煤来取暖。到17世纪初,木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商业和城市化的需要,英国的铸铜工人、染布工人、制砖者、啤酒制造者、金属加工者、煮盐者以及面包师等都以煤取代了木材作为燃料。
那时候,英国的采矿业已发展到相当的规模,许多矿井遇到积水问题,一般靠人力或畜力转动辘轳来提水,成本很高。而现场丰富而廉价的煤,促使许多人开始进行“以火力提水”的探索和试验。
其实,蒸汽机的原理早就被人类发现了,它的鼻祖甚至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古希腊数学家希罗(Hero of
Alexandria)发明的汽转球(如图),它能利用蒸汽喷出时产生的冲力,带动球体不停的旋转。也许这位先知已经看到了这神奇力量的曙光,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那个装置只不过被别人当作一个玩具而已。
1601 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包尔塔设计出一种利用蒸汽提水的装置,它利用蒸汽对水面的压力和冷凝后产生的真空,通过管子把水吸上来。用同样的原理,17世纪末,英国人萨弗里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蒸汽提水机,但汲水深度不能超过六米。后来,纽可门及其助手首次引入了活塞装置,用一根连接杆驱动井中独立的提水泵,这种蒸汽机在欧洲被迅速推广。但纽可门的机器在气缸加热和冷却过程中能量损耗严重、热效率低,英国的仪器修理工詹姆斯·瓦特在修理纽可门机时,对蒸汽机做了重大改进,它将冷凝器与汽缸分离,还增加了曲轴和齿轮传动以及离心调速器等装置。改良后的蒸汽机的热效率成倍提高,煤耗大大降低。从1769年开始,瓦特取得了一系列专利,为纪念他的贡献,人们甚至将功率的单位命名为“瓦特”。
瓦特的创造性工作使蒸汽机被更广泛的应用起来。蒸汽机很快就从提水机械,发展成可以普遍应用的“发动机”。推动冶炼、纺织等各行业从手工劳动向机器动力转变。据统计,有了蒸汽机的帮助,英国的纺织品产量在20多年内(从1766年到1789年)增长了5倍,为市场提供了大量消费商品。
蒸汽机很快还走出生产车间,引发了人类交通运输的变革。
影响最大的是英国人史蒂芬孙。1814年,煤矿工人出身的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并开始在奇林沃兹煤矿负责运煤。十年后,也就是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公用铁路在英国的斯托克顿-达灵顿正式通车,在盛况空前的通车典礼上,由机车、煤水车、32辆货车和1辆客车组成的载重量约90吨的“旅行”号列车,由史蒂芬孙亲自驾驶,鸣响了近代铁路运输业前进的号角。铁路以其迅速、便利、经济等优点,深受社会各界追捧,就在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时候,英国国内正掀起铁路修建的高潮。到1880年,主要的线路基本完成。1890年全国性铁路网形成,路网总长达 32000公里。
其实在蒸汽火车之前,已经有人制造出蒸汽轮船,只不过一直遭到了传统河运经营者的反对和破坏。美国工程师富尔顿得到了拿破仑的支持,终于在1807年完成了“克莱蒙特号”的建造,这条船长45米,没有帆,却有两个奇怪的大烟筒,因为它安装上了当时最好的瓦特蒸汽机。“克莱蒙特号”在纽约下水时,河岸上挤满了好奇的观众。它沿哈得逊河逆流到达阿尔巴尼城,240公里用了32小时,而普通的帆船航行这段航程需要四天四夜。“克莱蒙特号”试航成功,宣布了曾成就“大航海”的帆船时代落幕。
人们把18世纪后半期工厂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称为工业革命,虽然在此之前一些技术革新已经在纺织工厂里进行,比如,阿克莱特的水力纺纱机、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但人们更愿意将解决了动力问题的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
蒸汽机产生前,灵巧的工匠们能制造出精密的机械装置,比如瑞士的钟表匠就造出过能写字、弹琴的机器人,但它必须要人们预先上好发条才能动起来。也有很多人幻想过有一种机械,在不需要外力的情况下能不停的运转。这种被称为“永动机”的魔力甚至吸引了很多大科学家,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英国大科学家牛顿都曾耗费很多精力致力于永动机的研究。但在不停实践探索中,人们逐渐发现世界上没有永动机。1775年,法国科学院甚至通过一项决议,宣布永不接受永动机。
但蒸汽机不是永动机,它的能量来源于热能的转换。燃料加热锅炉,将水烧开,产生蒸汽,蒸汽进入汽缸,推动活塞往复运动,产生我们需要的机械动力。
在蒸汽机的制造、改进的同时,通过对摩擦、效率等问题的研究,人们也加快了对能量转换规律的科学认知。经过焦耳等多位科学家的努力,人们对能量转换给出了最简单的总结: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它人类对自然界普遍规律的一次伟大认识。
火的使用是人类走出动物界的重要标志,在冰河时代人类利用火堆发出的热能抵御了寒冷;在黑暗的夜晚人类用火发出的光照耀光明;后来人类又用火烧制出了陶器、冶炼出铁器;而这次,人类用燃烧的烈火让巨大的机器转动了起来。
燃烧的煤炭成了工业革命的动力之源。1789年法国大革命发生时,英国年产煤1000万吨。在19世纪中叶,英国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一位法国参观者对英国的变化感到大为惊异。他写道:“煤是英国制造业的灵魂”。
令人称奇的是,提出能量守恒定律的焦耳也曾废寝忘食的研究过永动机,后来又是他最早提出世界能源危机,他计算了英国的煤蕴藏量,根据能量转换的效率,推算出在1965年,英国就会无煤可用,并建议英国要不断地寻找取得能源的新方式。关于人类生产造成的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我们将在后面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