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幸福有配方》正在电视剧频道热播,今晚的剧集,正演到与女主角梅子相关的一段情节:身为企业主管的梅子和丈夫柴海青因为婚后各人都忙于自己的工作,俩人之间沟通越来越少,婚姻出现危机。梅子在父亲去世后,迅速与丈夫离婚,又和海归的史大卫闪婚。史大卫有家暴倾向,在家里安装了摄像头监视梅子,梅子因为大卫的不信任与之争吵,又一次遭受家暴。梅子与柴海青上二年级的女儿妮妮向柴海青打电话求救,海青及时赶到,带走遭遇严重家暴的前妻和女儿。
柴海青带着前妻从医院归来,眼看着前妻执意要回家与女儿抱头痛哭分别,感到束手无策又无能为力。让梅子回家吧,害怕再次遭遇家暴;让她带着孩子住在外面,梅子不同意;为了她的安全想带走她吧,作为前夫的他不合适——种种原因综合在一起,柴海青也禁不住失声痛哭。
至此,屏幕里是哭成一团的一家人;电视机前还有一个我,哭得稀里哗啦。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习惯了在课堂上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分析,我希望剧情就此打住,暂停,可以给我一段空隙,让我对梅子和柴海青此时此刻的内心,做一个细致深入的分析。
我想,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只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为什么要等到离婚后,才后悔回不到当初?
就柴海青与梅子离婚这件事,柴海青自己在梅子的妹妹面前说过,责任在自己,医院的竞争太激烈,自己只想给妻子更好的生活,拼命工作,想得到妻子的认同,回到家,夫妻间的沟通明显减少,说话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在女儿的抚养权问题上,互相争夺,互相伤害,之所以不愿意把女儿的抚养权给妻子,是害怕孩子一旦走了,自己和妻子就再也没有关系了。说到底,他还深深地爱着梅子。
梅子呢,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丢下孩子与丈夫离婚,她觉得从心里有所亏欠,想扶养孩子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母爱的补偿。
可是,在二次婚姻中,梅子自己活的小心且卑微,不被丈夫所信任,一句话不合,便惨遭毒打。在自己最危险的关头,是前夫救了自己,面对坐在自己旁边痛哭流涕的前夫,她惊讶于他竟然会哭(男人就不哭吗)。从前的丈夫,与自己从离婚到争夺孩子抚养权,坚硬冷冽,相互之间像敌人一样。
那么,究竟是什么,改变了曾经熟悉的两个人,对于彼此认识(这里的认识多指缺点)的改变?这样的改变,在我们朝夕相处的漫长岁月里,为什么不能及早的出现?而一定要等到离婚后,彼此深深地爱过深深地伤害过,一方又被别人伤害后才幡然悔悟?爱情,莫非就是这么残忍,这么折磨人?
见惯了身边离离合合的事,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很多事情都刷新你的三观的时代,离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婚姻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里,没有了神圣感,缺失了责任感,遗失了很多美好的东西。这不能不说是身为现代人的一个硬伤,一个遗憾。
见过离婚后反目成仇的,见过沦为路人甲和丁老死不相往来的,见过成为好朋友淡如水般的,也见过离婚后反而能够和睦相处来往甚密的。有时我就在想,曾经相爱的两个人,何以会伤害对方至体无完肤,记恨终生。又既然积累了那么大的仇恨婚都离了,家都散了,最后又能像友人般和睦相处,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啊?难道爱情,就不能善始善终,有一个寿终正寝的美好结局?《诗经》中曾说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难道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一张爱情蓝图吗??
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
某甲和某乙是多年恩爱的夫妻,育有一个七岁的女儿,甲被一个小自己十多岁的女人看中,家中上演离婚大战;甲的妻子乙不甘心多年胜利成果被掠夺,离婚大战拖的前后时间长达五年,最终实在因为甲常年不回家小三的肚子等不了了才被迫答应离婚,乙带走女儿并果断为女儿改名换为自己的姓,这场离婚大战才宣布结束。
若干年过去(最多不超过五年),甲对外宣称自己已经和前妻不那么敌对了,去看女儿时两人还能心平气和坐在一起喝茶。惹得当初对甲的背叛行为深恶痛绝的人听了不禁愤愤然,无奈地顶一句“既然如此,又何必离婚”来发泄心中的私愤。
……
透过剧中人柴海青和梅子的泪眼,在双方互相凝视的瞬间,两人像顿悟了的佛陀,突然学会了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也学会了重新来审视自己。柴海青从梅子的眼睛里读出了后悔,梅子从柴海青的眼睛里读出了未曾熄灭的爱。
屏幕外的我禁不住满心期待,照这样发展下去,岂不又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婚姻里,请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换位思考,也多一些耐心。如此,我们就不会在离婚后,后悔回不到当初。
因为,当我们用宽容和爱去经营婚姻时,“离婚”这个字眼,不知什么时候,已悄悄跳出了我们的字典。
请握紧彼此的手,让时光停留,让爱恒久,让生命如初见般美丽。祝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