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Mobike这个品牌席卷了广州,我们在广州的大街小巷都可以发现它的身影,互联网企业和平台越来越多,我们今天来探讨一下:共享经济思维下,这些互联网企业和平台商业价值在哪里?
“互联网+”时代,市场需求的碎片化、长尾化、多元化和个性化转向,要求企业用场景化的精神和思维重新思考和定位:是否围绕用户搭建了属于自己的新场景?是否创新出了能够满足场景需求的新品类?这个新品类又如何通过场景化连接创造出新价值?
核心:能否提出有效的场景解决方案?
在互联网开放、共享思维的引导下,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功能逐渐趋同。因此,不同于以往围绕产品本身的思维方式和竞争模式,“互联网+”时代企业产品研发的核心能力更多地表现在能否提出有效的场景解决方案。找到或搭建了产品的应用场景,就不会再受限于产品研发的SKU(Stock Keeping Unit,库存量单位)难题。这就是为什么高通骁龙810芯片和小米NOTE的合作比810芯片本身的质量和定价更重要。
今天的商业竞争是围绕用户体验展开的场景化战争。企业需要准确定位产品独特的功能属性,然后基于不同的场景将用户与产品有效连接起来,从而创造出价值。简而言之,场景化战争是这样一种方法论:产品的功能属性(Inside)+连接属性(Plus)=新的场景体验。
图:场景化战争的方法论
因此,商家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和平台,深入挖掘和定位用户在碎片化场景中的不同需求,如此才能实现有效连接,获取商业价值。比如,Airbnb旅行短租、Uber打车应用,都是围绕用户体验搭建起一个非常真实的入口,而这个入口体现的正是企业的Inside能力和Plus方式。
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场景的构建:找到消费者场景体验的痛点;细分消费者需求;确定场景的呈现细节。例如,生活优选+社区便利=社区001、爱鲜蜂;爱+承诺=丁香医生、蜜芽宝贝;自助就餐+美味=下厨房、豆果美食;人格买手+文艺生活=野糖网、罗辑思维;全球优选+高性价比=小红书、什么值得买。
这些案例反映的,是对用户个性化、碎片化需求的细分,是对线上与线下的有效连接与整合。最终的目的,是提供一个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具有高场景黏性的产品解决方案。
同样地,Airbnb、Uber、罗辑思维、河狸家、滴滴、易到用车等互联网企业和平台,虽然构建入口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是获取全球资源连接的红利,有的是成为上门服务的入口,有的是支付场景的深化,有的是出行方式的变化。但本质上,它们都是以优化用户体验为目标,围绕具体的生活场景,通过Plus来发挥其Inside能力,并创造出价值的。
作者:刘芳栋
图片来源:百度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