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伯的电动车骑了好几年,经常坏。电动车老板劝他买辆价值3800的新电车,他很心动,但是他节俭惯了,觉得旧车修一下还能骑。
老板看出他很犹豫,说道:“你那旧车空间前面空间小,孙女只能坐后面,摔倒了,或者有坏人抱走了,你都保护不了。”他打开新车坐垫前方的儿童座椅,又说:“这样你孙女可以坐在你的前面,你随时可以看到她。难道你不希望她坐的安全一点吗?”
张大伯虽是出了名的铁公鸡,但听到这句话心理防线也崩溃了,15分钟后掏钱付了全款。
我的朋友大学毕业毕业不久,她在商场看上了一件高档连衣裙,标价2800,明显超出了她的消费档次。营业员得知她初入职场后,说:“你肯定不希望同事还把你看作大学生吧?到了职场,穿的成熟优雅这,同事,客户会更加尊重你,给你更多机会。你至少应该有一套职业装,不是吗?”
这句话让她无法抵挡,掏出了信用卡。
这两个例子是我从《爆款文案》中看到的,我基本上没有卖过东西,虽说也做过销售,但是没看到这两个例子之前,我不知道东西还可以这样卖,话可以这样说,可以这样抓住顾客的心理。
去年我也买了一辆电动车,买的时候导购没有说什么,是我自己心里在想,买一辆稳当些的,因为我也是要让宝宝坐前面。所以一开始想买两千左右的,最后买的价格是三千。
如果当时导购知道我买电动车的使用情况,像例子中老板一样劝我,我本来不想买那么贵的,最后估计也会像张大伯一样掏钱。
我上班的那几年,出门经常被别人以为还在上学。那时心里还有点小得意,觉得是自己年轻。看了文中的例子,现在想想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是自己的衣着品味出了问题,你穿的像什么才是什么。可惜当时的自己不懂这些,也是没有什么钱买更贵的。如果有人像文中的导购那样引导自己呢,我是不是像文中的朋友一样。
销售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职业,几句话可能就改变顾客原本的目标,引导他像自己设定的目标偏移。但是销售术语还是很有讲究的,首先要了解顾客的心理预期,还有他目前的使用环境。然后组织话语,攻破心理防线。
其实,张大伯买一辆崭新,好骑的自行车是个人享受,是不正当理由。如果是为了孙女的安全这就是正当理由。
买一件奢侈服装是不正当理由,如果是为了职场发展就是正当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