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对情商的理解是狭隘的,总是认为自己情商低,因为沟通交际能力不行,一直以为高情商就是受人喜欢。直到看到《蔡康永的情商课》这本书,再次去了解情商这个词,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包含自制、热忱、坚持,以及自我驱动、自我鞭策的能力,而处理人际关系,调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只是它其中一部分。看了书才明白曾经追求的讨人喜欢失去自己则是情商最糟的状况。
蔡康永,众所周知的估计是他主持人的身份,主持过两档深受大家喜欢的综艺节目康熙来了和奇葩说,除了他主持人的身份,还有就是他的那本《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主持人、作者,他还有一个标签,导演。他曾导演过一部电影《吃吃的爱》,另外还开设了情商课的语音课程。
《蔡康永的情商课》这本书的中心可以用本书的副标题概括“为你自己活一次”。而舒服的做自己才是追求情商最重要的原因。书中通过五个章节从学会问心、接受负面情绪、回归自己三个方面阐述建立情商三原则中“明白”。
学会问心 培养分身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对一件事犹豫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别人会怎么看。就像《蔡康永的情商课》书中的一个例子,有一笔钱,你是选择装修房间里面还是外面,很多人都会选择装修里面,必竟自己住的是里面嘛。但是如果换成自己的心,我们却总是忽略自己的心。
蔡康永告诉我们要学会面对自己的心,尊重自己的感觉,只有重视自己的感觉才能试着学习做自己。
做自己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要学习关门。关上自己的心门,就像蔡康永说的,如果心要学会开关,学会关门之后才能独处,更加深刻去剖析自己的内心。
现代人总是会有很多标签,被贴或贴别人。前两天听到一个朋友被妈妈催婚,最后竟然说“我不管,即使结婚后离婚也要结”妈妈不管那个人怎么样,以后是否幸福,你是我女儿,就要听我的。这个标签已经不再是她身上的一个附属,已经大成广告牌深深的压在她身上。《蔡康永的情商课》告诉我们你要做自己,要让自己比标签重要,让她仅仅是一个标签附属品。
“如果理所当然大多未经检验,来路不明,为什么还要把它理直气壮贴满全身。”
没有说30岁就一定要结婚,没有说女儿就一定要听父母的,自己的婚姻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怕标签,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标签,但是不要忘记思考这些标签来自于那里,它的存在是否过大影响到自己的内心,而想要甩掉标签学会让自己更重要,学会将少数标签好好打造,同时也切记不要随意给别人贴标签。
现代的网络暴力大多来自于此,人们在评论别人的时候都滔滔不绝,随意贴标签,这样对人不好对已也不好,如果把心力都用在评论这些小事的好坏对错,就没有力气去在乎少数得要的事,因为人大脑是有限的,你用太多其它情绪 点据就装不想有用的信息。
学会问心,要学着给自己培养一个温暖阳光版的分身,当自己遇到问题时,学会问问自己的分身怎么办?多问几个怎么办?也许你就会有答案。
学会问心以后,我们可能在生活中依然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如意的时候,这些如果归于一个词“负面”,那所有由此引发情绪就叫负面情绪。遇到负面情绪,特别刚过完年,我也像很多人一样,喜欢新年祝福,一切顺利,所有负面都走开。
但是蔡康永在书中告诉我们,负面情绪有时候蕴藏着巨大的生机。
接受面对负面 学会问为什么
《蔡康永的情商课》书中告诉我们,负面情绪就像你人生中的黑影,其实我个人感觉也可比做你遇到的所有挫折和坎坷,如没有这些挫折黑影,你可能就感受不到亮光,而如果没有黑影,你永远都会把亮光视为理所当然。
就像细菌,很多人都谈菌色变,但是书中提到孩子的出生,如果没有顺产经过各种细菌出生的孩子抵抗力就会差,如果没有细菌,人类也将无法存活。
遇到负面情绪不可怕,我们要学着接受和面对,多问几个怎么办?
悲伤中少问为什么,我问怎么办,才可能听到答案。为什么会一步步迈向绝望;问怎么办比较可能迈向希望。
隧道尽头一定有光,就算没有光,你也可以想象那个光。
我本人从小就比较自卑没有自信,直到看到《蔡康永的情商课》这本书,书中一句“自卑来自于脑中“理想的我””让我豁然开朗,原来自卑只是因为自己对理想状态的苛求,回到最初书中的开头,就是自我放大标签,总是给自己订一个高高的目标,导致自己总是无法达到
感受生命的方式没有标准范本,如果你觉得有,那是错误的。
除了自我内定的范本标准,也有可能来自于外界,蔡康永说了,恰如其分的自卑是需要的,但是不要太把自卑当回事,感到自卑的时候,不要只检讨自身条件,而不检讨标准,不管这个标准自定的还是外界的,如果标准有问题,再怎么好的人也永远不会好。
负面情绪还有很多,如现代大多数经常会感到无趣,空虚、后悔等等,《蔡康永的情商课》里面都有一一解读,比如这句
不能说“做任何事”都无趣,你只是还没做到那件你会觉得有趣的事,
很多人想要乐趣,但很少人认真去找他的乐趣会从哪里来。
里面每句,每章,每段都在告诉我们做自己,感受自己的内心,而情商也就是我们在内心跟自己做的小游戏。
让山是山,我们是自己
让山是山,我们是自己,这一章依然用了9个小节从幸福、生命、成功等小命题来告诉我们不是别人塑造的我们,而我们塑造的自己,从我们的心开始,因为那才是最值得的。
每个人都在追求所谓的幸福,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幸福,蔡康永说,没有人能追求“所有的幸福”,这种东西不存在,只有一种东西,是“我的幸福”,要幸福的人,要先拥有“我”,把“我”搞丢了,抽屉的锁就打不开,抽屉里面的幸福就永远拿不出来了。
就像前面文中提到的那个被催婚的朋友,她的“我”都丢了,何来幸福。
现在社会人心浮躁,人人都在追求所谓的成功,自媒体时代,所有的课都在标榜多少天变现,财务自由,成功。到底什么样才算成功,这个标准不得而知,我们也没办法说了算。但是成功和幸福不是划等号的。幸福的标准我们是可以自己说了算的,其实幸福就是建立在一件事上,“我们”自己的感觉。
幸福不是你有多少钱,你有多成功,关键是你是否感觉幸福。
蔡康永的情商课,这本书从头到尾没有怎么提到情商两个字,第一篇你会觉得这是一本励志鸡汤,第二遍你会发现书的主题就是自己。第三遍你才会发现情商已经深入书的字里行间只需慢慢领会,就像人的血肉一样,情商已经渗入血中。用书中一段话来结束。
情商,从头到尾就是一件自己对自己的事,如同每晚我们睡觉,都是一个人入睡;入梦,都是一个人入梦;肚子饿、肚子痛,也都是一个人饿,一个人痛。人生最根本的事没什么可以赖给别人,都是自己经历,自己得失,只是我们有时候喜欢幻想别人能分担很多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