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心态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心理学概念,如果一个人有成长心态,他在遇到问题时,会欣然接受,也更愿意面对挑战和挫折。很多企业都希望能在企业发展中运用这种心态。社会心理学家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Heidi Grant Halvorson)在一篇文章中,介绍了她所在的神经领导力协会(NeuroLeadership Institute)进行的一项调查。海蒂及其团队调研了全球20多家企业,结果发现,企业对成长心态有五个误解。微信公众号“家族企业杂志”翻译了这篇文章。
第一个误解是,有些企业领导者认为,成长心态就是追求业务上的成长,就是要获取利益。而实际上,成长心态指的是持续相信有改进的可能,相信失败是学习的机会。
第二个误解是,企业也能有成长心态。海蒂说,成长心态是人类大脑中的一种心智架构。虽然企业领导者可以通过培养企业文化,来培养员工的成长心态,但企业是没办法思考自己的绩效和潜力的,因此不可能有成长心态。
第三个误解是,成长没有限制。经常有人说,成长心态就是“只要认真投入,人人都可以成就任何事”。其实正好相反,这种“没有限制”的感觉,可能会让员工分心,让他们没有把精力放在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上,或者是没有专心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最后的结果就是让人失去动机,感到困惑。
第四个误解是,成长心态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而实际上,人们不会局限在一种心态里。一个人可能对自己的厨艺抱有固定心态,但对自己的演讲能力抱有成长心态。许多领域可能有关联,但各自仍然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虽然人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固定心态,并且朝着成长心态努力,但不太可能一下就改变一个已经长期习惯了的心态。
第五个误解是,成长心态的意思是说,无论任何情况,都要有一个正面的、一定做得到的态度。比如,有员工说自己工作太多,领导就责备他应该有成长心态。但这么做其实会有相反的效果。成长心态一定要考虑到人们的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