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们聊天,大家各有各的烦恼。
我意识到可以找一些书助其解惑,于是去巡阅了我的书柜,注意到了热度和口碑一直都不错的《纳瓦尔宝典》。快速翻读,在翻到幸福与欲望相关篇章时,我看到这么一段字,这重新引发了我对自由的思考。
当时写下这段文字的我,漏了一个很重要且必要的事情,那就是,我如何定义我的人生目标?
01.
寻找人生目标
“高效的人知道自己代表什么,并不断努力确保他们的行为符合他们的价值观。他们明白个人目标必须符合这些原则才能创造持久的幸福和成功。“-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Effective people, Covey says, know what they stand for and continually strive to ensure that their actions are congruent with their values. They understand that personal goals must align with these principles to create lasting happiness and success."-Stephen R. Covey《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对于这个观点,我的进一步解读是,人生目标的达成度决定了人们对于幸福的感知。真正的幸福不是取决于外部的成功,而是内在的满足和一致性。
想起一个故事。
前段时间跟着导师去广东清远走访了一些政府项目,同行之一有同门师兄——一个基层创业3年的研究生。首天调研的项目是个二期工程,有些烂摊子要收拾。最难的不是制定方案和实施建设,而是需要平衡已参与多方的利益诉求(政府、国营、民营方和本期投标方自己)。调研完场地后,我们便到区政府办公室拜访了相关领导。接下来就是长达4个小时的问题讨论。
出来后,我感慨万千。一个是感慨基础政府工作的不容易,二是感慨基层创业的不容易。
我问师兄:“每天处理这些可能没有产出的问题,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清楚,这次项目他并无投标意向,只是在做一些其他尝试。听导师说,这种尝试已不计其数,于是我开始好奇他的源动力。
师兄不善言辞,但笑起来一口白牙。他大概是这么说的:“解决每个问题都是有意义的,受益方可能不是我,但也是我。在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在活着。”
这便是内在一致性。他的价值观是“每件事情都有意义,不管是否自己受益,这个事实无法改变”,他的人生观是“不问回报,不问将来,个人当下的付出就有意义”。于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引着他快乐地做着大量的可能个人收益小于付出的事情。
但有些人压根不会做这些事情,做了也只事后懊恼:我在浪费时间。这类人的三观会告诉他们,不拿到“成功的结果”就是失败。
成就感来源于“拿到结果”(纳瓦尔称之为“欲望满足”),不同的人对于结果的定义不一样。结果的定义又是价值观的一部分。
换句话说,幸福源自于人生目标的达成度,人生目标的达成定义又近乎由三观决定,而过往看过的每一本书、去过的地方、见过的人、听到的每一句话构成了每个人的不可复制的三观。
step1:通过不断地追问和思考,寻找你的三观和人生目标。
稻盛和夫认为,人生真正的目的在于培育一颗充满慈悲的、善良的、美好的心灵。同时,即使微不足道,也要为社会尽心尽力。而愚直地工作是提升心性的最好方式。
纳瓦尔·拉维坎特(Naval Ravikant)、迈克斯·泰格马克(Max Tegmark)等认同,人的一生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减少无序状态,即所谓的“局部熵减”。
伊隆·马斯克(Elon Musk)的梦想是改变世界。他关注科技和人类未来,他的人生目标之一是推动人类登陆火星,实现多重行星居住。
……
总之,不同的三观会有不同的结论,但唯一可以确定的一些特质是:
1、人生目标也需要被量化。
2、具体的目标会随着认知和情况变化而不断调整。唯一的确定性是不确定,我们必须深刻意识到这点。
3、务必脱虚向实。
02.
虚无主义的陷阱
虚无主义,一个只需要偶尔见面的朋友。但它往往在我们开始问自己“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时赖着不走。
我有些朋友正深陷于虚无主义,我也曾陷进去过。
实际上,这是一个好的信号,意味着大家开始认真思考人生目标和意义。思考总是有益的。同时,这也是个值得亮警示灯的信号,当一只脚陷入沼泽地,不及时改变重心并采取行动的话,就会被沼泽吞没。
我能给到的提醒是,如果真心想要找一个问题的答案,就避免只看碎片化的信息。去大量地阅读相关书籍(阅读书籍是最低成本获得系统知识的方式),特别是经过时间验证的经典书。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慢慢地形成自己的三观,大概率也会慢慢意识到:不要去追问意义,人是自己行动的全部结果。
step2:大量地阅读,形成良好的心智模型,避免陷入虚无主义的陷阱。
03.
自由
为什么前面我花了大量篇幅来聊人生目标?是因为如果没有清晰坚定的目标、没有良好的心智模型,我们走的每一步都可能是变形的,自由也无从谈起。
如果我们在不断地思考和自我追问中,找到了当前认可的人生目标,那么接下来,我想和你谈谈自由的定义。
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决定了我们所谈论的自由都是相对的。在这个相对的概念里,许多名人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大致都能回归本质定义上,那就是:拥有自主支配自我的权利。
对于这个概念的具像定义,我个人更多受启发于纳瓦尔·拉威康特(Naval Ravikant,https://nav.al/)和马可·奥勒略(Marcus Aurelius,《沉思录》)。目前我所持有的自由观是:
1、接受命运:对于可以改变的事情,接受是改变的第一步;对于无法改变的事情,应该用智慧去识别和接受。
2、承认欲望:你的欲望有多强烈,你获取自由的难度越高。欲望很难像烟雾一样消散地无影无踪。如果你是一个本身有欲望的人,可以承认它,然后量化它,以结合人生目标制定行动。
3、需要获取财富:物质的自由是精神自由的重要条件。当你的金钱和可支配时间无法支撑你去追求人生目标时,努力去获取财富。追求财富不可耻,但获取的方式和过程也可以尽可能符合我们的三观(也就是做一些会让我们感到成就的事情)。
4、无需获取财富:物质的自由绝不是精神自由的必要条件。坦然接受,调整欲望(如果你能真正做到),也能获得精神自由。
5、没有自律谈不上自由:自由是自律的自由,躺平和无止境地满足绝对不是一种自由的追求。如果未曾拥有对欲望、情感和行为加以自律克制的能力,那我们永远得不到真正意义的自由。一些看似“自由”的做法无不在枷锁之中。
6、控制欲望天平:时刻控制欲望,使之不随着你物质水平的提升而上涨。同时,生活方式的升级也需要有限度。佛学说,上与君王同坐,下与乞丐同行。在我看来这不只是一种包容的心态,也是谦卑和控制欲望的智慧。
7、最好的自由状态:不再为了想象中的明天而牺牲今天。活在当下,能内心充盈地度过每一天。
step3:追求和拥抱自由的状态。
04.
诚
最后,有了以上思考,就需要脚踏实地地开始行动。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行动的达成路径有很多,用诚心诚意的心态去做好目标中的每一件小事,是我能够想到的,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