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初,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学校模式,设立了中国的学校体系。西方人创造的这一套体系,根本目的就是为工业革命服务,为了大批量的培养能够看得懂图纸,能够有理性地执行命令、完成任务的产业工人。
随着工业革命的结束,世界经济进入互联网经济时代,西方国家的教育模式也早已随之而转型,转向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独立思考能力的互联网人才。这样的人才像一个个分子,既能够独立生存,又彼此连接成为网络,每一个人都像一个个独立的神经元,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大脑。所以,人与人的协作变得格外重要,每个人通过网络获取其他人的帮助,自己也通过网络为其他人提供服务。
培养产业工人式的教育模式,注重的是服从,上课要求课堂纪律,工作要求按时、尊纪;产业工人需要严格按照图纸和生产流程的要求,准确重复相同的技术动作,动作越是准确越是熟练,就越是一个好的产业工人。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模式,注重的是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每个人做好自己愿意做的事,为整个社会提供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服务,没有人告诉他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他按照自己对任务的理解完成任务,完成的好不好不是由上级领导来评价,而是由市场来评价,做的好,市场就欢迎,就有收入,做的不好,就没有市场,没有收入,那他就需要马上调整方法,掉转方向,融入整个市场的互相连通当中。
培养产业工人的教育,在高中阶段是不能确定一个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所以,所有职业的基础知识都需要学习,需要掌握,以备在下一步的职业选择中能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从每个人的兴趣出发,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喜欢那个行业,就可以选择相关的课程去学习,高中毕业面临的选择也非常宽泛,只要在某些方面有能力,有学问,就是人才,就有相关的学校录取深造,有相关的机构提供学习和工作的机会,社会对人的评价是用某方面的能力,而不仅是学习成绩。
现行的教育模式,高考考什么,就必须学什么,没得选择,不管你到底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能力。
互联网思维下的教育模式,基本的阅读能力,计算能力需要所有人都学,然后会提供其他众多的不同种类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大学录取时,分数是一个条件,但同时还需要考查人的综合能力,比如体育、艺术、社交、合作等。
现行的教育模式为什么改不了,因为选拔方法决定了培养模式。目前,高考这种形式,确实是最为公平合理的人才选拔方法。只有在这种模式下,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才有可能通过努力学习,改变社会阶层,打破社会阶层固化,实现阶层流动,增加社会活力。如果不用这种模式,掌握了权利的人,具有经济影响力的人,一定能够影响人才选拔体系,没钱又没权的普通家庭孩子,将被牢牢地固定在原有阶层,改变命运的机会越来越少。
所以,在高考制度没有根本性变化的前提下,谈中小学教育模式的改变没有什么意义。曾经热热闹闹地嚷嚷了几年的素质教育,不是渐渐的悄无声息了嘛!且不说当年所提的素质教育是否准确,弹琴唱歌、跳舞画画就是全部的素质吗?阅读的能力算不算素质?开放的心态算不算素质?素质教育的实际成果并没有为学生的升学、就业带来实际的好处,大家发现,还得回到考试成绩上来,成绩高,就有机会被好的大学选中,有机会获得比较好的职业。
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做好应试教育;展望未来,思考谋划,为未来的变革做好准备;耐心等待,在变革的机会到来时,抓住机会,推动变革实现。这是务实而负责任的教育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