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是一个入门简单,精通难的工作。这也使得众多HR都是以招聘作为开端,从筛简历,打电话,到面试。而其中,招聘数据分析是做好招聘的重要一环,也是从专员到主管/经理的必修课。
常用的招聘数据
到面率:实际面试人数/邀约人数;
初试通过率:初试通过人数/初试人数
复试通过率:复试通过人数/复试人数
入职率:实际入职人数/offer发放数
试用期离职率:试用期离职人数/总入职数
渠道占比:渠道简历数/总简历数
数据意义及解决方法
数据收集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重点我们要看到各项数据所代表的含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解决数据所反映的问题。
到面率
到面率越高越好。只有我们邀约之后,人来了,作为HR才能开始之后的工作。根据岗位不同,到面率有所不同。程序员,运营,产品经理等人才整体素质较高的岗位道面率可以做到85%甚至更高,对于销售类岗位,由于整体从业人群水平参差不齐,到面率可能只有60%左右。
如果到面率过低,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整理招聘话术。以电话邀约为例,一个好的邀约电话,应该首先做到尊重应聘者。从时间上来看,应选择上午11:00-12:00,下午5:00-6:00,这两个时间段,员工临近休息或下班可能更适合接电话。第一句话,最好使用"您好,我是XX公司的HR,在XX(渠道名称)看到您的简历/看到您投递的简历,现在方便就XX岗位沟通以下么?",开场点明,我是谁,我是怎么知道这个电话的,我要干什么。如果求职者方便沟通,则根据岗位需求进行简单询问,并确定面试时间与地点。如果不方便,也要得知面试者具体什么时候方便沟通。
最后,不要忘记在电话之后,发送一封面试邀请邮箱。最好可以加上求职者的微信,基本可以保证求职者不会爽约。
初试通过率
这里需要HR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根据简历数量,面试数量,部门的繁忙程度,候选人平均素质。来调控初试通过率的高低。
例如,简历量大,面试人数多,那我们就要把初试通过率压低,根据部门提出的具体需求,优中择优,而不是把更大的面试压力交给部门。
复试通过率
这个数据,很能反应一个HR对业务的掌握及招聘的水平。这个数据如果低了,就直接说明HR送给部门的人满意度很低。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作为HR要反思自己了。首先要做的就是与部门负责人就招聘的岗位进行深入沟通,之前的候选人哪里不合适。更重要的是,要从部门负责人的嘴里,问清楚招聘岗位的隐形需求。例如:性别,性格,高矮胖瘦,候选人入职后具体工作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这些条件,使简历筛选与初试更加具有针对性,更符合部门的要求。
其次,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包括部门业务模式,盈利模式,人员配置,发展方向等。只有把握好部门业务,才能让招聘进行的更顺利,也是HR在企业立足的根本。
入职率
越高越好。发offer说明企业对候选人是认可的。只有他成功入职了,才能为企业带来效益。如果入职率持续走低,作为HR则要重点收集拒绝offer的人的想法。
例如:是不是有接受了别的企业的offer,就此得出我们的薪资在市场中是不是有竞争力,如果是因为工资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而造成人才流水,实属得不偿失。或者是不是在面试过程中给面试者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作为企业是不是可以做出改进。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提高入职率。
试用期离职率
这个数据越低越好。影响这个数据的因素非常复杂。在这里,作为HR要做好员工的离职谈话,注意收集真实的离职原因。
大部分在试用期就离职的员工有这么几个方面:
1.不适应团队。如果是这个原因,那我们可以从入职培训,部门破冰,来让员工更快的融入团队,适应工作。
2.与面试时HR承诺的不一样。这里就要说一点,不要为了让候选人入职,夸大企业福利或者企业实力。用这种方式招进来的员工,大概率是会离职的,还会影响企业形象。
3.无事可做。有些部门提出需求时,并没有做工作量评估,也没有合理的人员配置,只是觉得大家都很忙,需要再来人分担。这时作为HR要协助部门进行招聘分析,确定是不是真的需要招人,而不是招进来无所事事。
4.没有人带。对于企业来讲,老带新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是企业文化传承的重要一部分,而有些部门领导或老员工,由于工作原因并没有重视新人的感受,导致新人受到冷落。最终离职。
这些问题都要由招聘者去跟进,只有员工过了试用期,招聘工作才算真正的结束。
渠道占比
这个数据的收集,有利于我们做招聘预算。根据岗位招聘的难易度,各渠道简历量,面试人员素质。可以大致得知一个渠道是不是适合企业。如果一个渠道,简历量不错,应聘者素质可以达到公司基本要求,那经过一年的考察,可以考虑第二年再该渠道加大投入,相应降低其他渠道投入。
数据对HR工作的指导意义
作为招聘HR,要做到招聘旺季每周做数据总结,在招聘淡季每两周或一个月一次总结。还要注意季度及年度总结。通过数据倒推招聘行为中的不足,加以改进。毕竟招聘更多的是结果导向,只有人入职了,才算招聘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