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01
大学时候做家教的第一天,我就被惊到了。
第一次去学生家里上课,13岁,男孩。他站在家门口安安静静的等着我,给我倒水,领着我进房间,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老师,别看了,我爸妈不在家”,这是他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嗯,我微微侧目的小动作都被他发现了,很仔细。
交谈间,逐渐少了一丝刚见面的拘谨,多了一份这个年龄段孩子应有的活泼。可活泼全然没有耽误他的效率,我是来给他辅导作文的,家教的两个半小时内,他不断地提问,我不断地回答,讲到兴起的时候,引经据典,他也能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我有些好奇,“这些故事你都听过吗?”,“没有,我是从书上看来的。”他骄傲的推开移门,原来屋子的隔间是一个小书房,除了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三面墙上全都是书。你能想像我被这三面书墙包围的感受吗?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家教的时间很快就结束了,大概是性格相投的缘故,他缠着让我继续教他更多的写作内容,态度认真,我也不忍拒绝,索性就安下心来继续指导,直到敲门声响起,他的父母回来了。
习以为常的打招呼,却更让人如沐春风。在和他父母的交流中我才得知,请家教老师是他自己提出来的,起因是孩子从小在国外长大,回来后语言虽然适应了,但写作却还没能找到方向。
因为父亲是大学里的文科教授,母亲是出版社的专栏作家,从小他就在书堆里长大。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爸爸妈妈做什么,他也就跟着做什么。于是,见到最多的场景,就是三个人各捧一本书,读到欢喜处,就一起聊一聊。
按理说父母都是能人巧匠,为什么会让我来教他呢?原因无他,就是想让孩子接触更多的想法,从更多的人身上学到不同的认识而已。这个场景里,父母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顺水推舟,孩子喜欢,自然也不抗拒,做的开开心心。
联想到从前亲戚家其他孩子请家教,每次上课,父母忙里忙外招待,孩子不情不愿上课,时间一到不管学习计划有没有完成,立刻撒腿走人,要么抱着手机不放,要么玩着电脑游戏目不转睛,父母却焦急的送老师出门,详细询问孩子情况如何,就好像学习都变成了父母的事情...我不禁感叹:别人家的孩子,就是不一样。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
我丝毫不怀疑这个孩子会像他的父母一样,长大之后可以在某个领域取得极其两眼的成就,他谦卑又好学,主动又认真,父母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是他坚实的后盾,这样的孩子,有不成功的理由吗?
02
那么,我们这些普通人家的孩子怎么办呢?
BBC有一部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它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英国孩子,记录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从7岁开始,每七年记录一次,一直到他们的56岁,结果令人沮丧。
这项历时49年的研究揭露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普通人家的孩子,比起条件优渥人家的孩子,成才的可能性要低很多。只有一个孩子出生在普通人家,最终凭借自己的个人能力打破阶层的壁垒成为了富人,而这个概率恰好是7%。
我们所不忍心说出的另外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长们,没有与学校及社会匹配的视野与观念来引导孩子的学习行为。
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父母,已经过了那个动不动让孩子放弃学业的阶段了,但是却一不小心又会步入另一个极端:懂得了学习重要,却把学习当作孩子唯一的事情。可时间和效率往往从来都不是对等的。
“你要读书,学习好才能有出息”
“你要读书,不然就会像谁谁谁一样”
我实在是为我们这些普通人家的孩子担忧。
我们总是不愿意承认,教育,其实真的不是一件单靠父母拼蛮力,孩子拼努力就可以成功的事情。和学生及家长打交道越多,就越发现:孩子就是家庭的缩影,教育就是拼爹拼妈。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教育真正的残酷之处在于,如果父母自己的人生已经一败涂地,再奢求孩子取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父母如果已经努力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则孩子也取得成功不过是水到渠成。
很认同的一句话,出自前苏联杰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一个家庭而言,父母是树根,孩子是花朵。父母们常常看到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们自身问题在孩子身上的开花。所以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寻的因果。
孩子喜欢唱歌,父母觉得是不务正业;孩子想学跳舞,父母说你把这些时间用到学习上早就年级第一了;学校布置作业回来说要家长陪孩子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父母一直以工作为理由一拖再拖不了了之,渐渐的,这样的孩子比同龄人差了一大截。
03
初中的时候学校里有个远近闻名的混小子,放到现在,大概也算是那种校园霸凌事件的主人公,在每一天的争吵与打骂中长到了小学毕业,父母离异,两个人谁也不想管,平常都是家里的老人带着孩子,没有爱,接受着这个世界馈赠他的无限恶意。
这样的孩子长成一个典型“小混混”的样子也就不足为奇了。去年过年回来,听人说他因为盗窃,已经三进宫了。原生家庭对他带来的影响,以及发酵出来的蝴蝶效应,可见一斑。
父母存在的意义,说到底就是为了孩子提供成长的基石,和追梦的坐标。能够给予多少,除了先天的物质条件,更多的在于自己的眼光和高度,否则面对那么多的选择,孩子为了达成目标所要付出的努力和摸索的时间也会大大增加。
真正的家庭教育,是父母不断的自我完善,在完善的过程中,带着伴着孩子一起往前冲,而不是孩子孤军深入、孤军奋战,最终败下阵来。
永远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拼爹上。
喜欢是最大的赞赏,评论是最好的鼓励。
看得上的就戳下喜欢,点个关注咯~
转载请私信,不告而取视为窃也,保留所有追责权利。
有写的不好的地方欢迎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