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前言
2020年的寒假对于所有的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考验,教师学着做“主播”,学生忙着上“网课”。
在浏览了网络上种种教师主播的尴尬之后,原本以为临近2月底应该逃过这一劫了,谁知,学校通知25日开始,正式直播上课。赶紧忙着熟悉相关软件,“钉钉”用起来,建群,通知学生进群,这一系列操作下来,一天的时间就这么倏忽而过了。
备课到晚上十点,说实话,除了刚工作那会,将一节课从头试上到尾的事情已经很久没有过了。为了直播的效果,几乎将自己的教学语言一个字一个字的手写下来,在这样的过程中,忽然觉得自己对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如何让教学语言易懂的同时又具有美感,如何通过声音让学生进入情境,如何言简意赅的讲清楚一个知识点,都在反复思考和斟酌。
从这一点上来说,这次疫情让我重新认识了我的课堂,我的教学。
02《老山界》上什么?
单元价值:《老山界》是七下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第二单元的主题词是“家国情怀”。训练的语文素养是“精读”,注重涵养品味,尽量将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中,调动自己的体验与想象。在“单元导读”中特别提到了“批注”。
明确了这篇课文的单元价值之后,我开始思考这篇课文“这一篇”的价值。
课文价值:1.学会记叙一件事的方法:时间的变换和地点的转移。
2.景物描写:调动感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
3.品味语言:修辞美,炼字美。
4.体会情感: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是藐视困难,关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最后我设计了三课时。
第一课时:梳理课文,了解记叙文的线索。
第二课时:寻找“困难”,分析红军精神,了解“长征”的意义。
第三课时:赏析本文修辞美、炼字美的句子,培养审美情趣。
分别布置了三项课后作业:
第一课:默写课后生字词。
第二课:小练笔《关于“长征”所想到的》
第三课:积累疫情中的十个人物(用一句话概括其典型事件),积累十句话(关于疫情思考的)
设计点一:
在第二课时最后的时候,讲到红军长征的不易,我说了这么一段话:
罗振宇说:“以前,变化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现在,变化就是生活本身。”2020年新冠病毒让这个寒假史无前例的漫长,我们要思考这些变化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我们也要思考,我们当代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今天,坐在家里,上着网课,学习《老山界》的意义是什么?
陆定一写《老山界》是想告诉我们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不易以及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是对困难的藐视和无畏。
我们现在讲“长征”这个词提炼出来,什么也可以叫做“长征”?所有漫长的、艰难的、困苦的,是不是都可以叫做“长征”?我们常常形容向前进叫做“踏上征途”,所有有目标的前进,是不是都可以叫做“长征”?
在各种各样的“长征”路上,我们需要藐视困难、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长征精神,或许这就是现在学习《老山界》的意义所在。
请同学们课后围绕“长征”,写写你们的感想,联系当下。
设计点二:
因为25号的小练笔写下来,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联系当下疫情,但是问题就出现在学生都是泛泛而谈,比如这样的句子:他们不畏生死,不屈不挠,与病魔斗争,守护我们人民的健康。这样的句子其实都是泛泛而谈,因此,我布置了一项作业,即搜集十个抗疫人物,用一句话概括主要事件。
范例:84岁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的钟南山,70多岁战斗在抗疫一线,每天只睡3小时的李兰娟院士等等。
搜集十句在抗疫中值得你思考的话。
范例:日本在捐赠物品上引用的中国诗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2月23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了一篇悼文:武汉女医生夏思思殉职,年仅29岁。在这篇文章的最后写到:“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
最后,引用上海教育专家徐红校长在《给学生的一封信》中说的一句话来总结今天的课后反思:
学校从来不是超然于现实的封闭场,学习也从来不局限于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