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读《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感觉曾国藩这个“曾剃头”在治身、治家方面确实有一套,而且很严格、很自然,也很有恒心和毅力,几十年没有都动摇过,既难得,又让人羡慕和钦佩。看了曾国藩的家训之后,觉得深有感发。其中,曾国藩的一句话:“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简言之,“败人两字,非傲即惰”,这句话说得感觉很到位,很在理,也确实是无数现实中鲜活事例的表现。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给我的最深的印象,曾国藩以勤治惰,最基本的行动就是每一天都早早地起床,据说,军队的早操即是源自于他的创造。
曾国藩说“败人两字,非傲即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但这并不是说才人才会“傲”,庸人才会“惰”,我们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又“傲”又“惰”的典型。
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
而说到“惰”这个字,它对我们的影响比“傲”更大且更为根本,无论我们是要修身养性有志于圣人学问,还是想磨练好一门技艺养家糊口,说到底,就是在和“惰”字作斗争。而圣人,简单来说,就是彻底战胜了“惰”的人。
大家都知道清华大学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其中自强不息可以理解为不能懒惰,厚德载物可以理解为不要骄傲,曾国藩可以凭借一句话就能够概括易经两个卦。
“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曾国藩在写给曾国荃的家书中告诫弟弟“要想去掉‘惰’字,以早起床为第一要义”
沙丁鱼死于惰性
很久以前,北欧人喜欢吃沙丁鱼,可是市场上却很少有鲜活的沙丁鱼出售。就其原因,沙丁鱼喜欢密集群栖,喜欢安静、平衡的环境,在运输过程中,极容易造成缺氧,致使大部分的沙丁鱼窒息而死。为此,渔民们伤透了脑筋,想了很多的办法,但都收效甚微。后来,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渔民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在装沙丁鱼的水箱里放入了一条鲶鱼。鲶鱼生性好动,当它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更是左冲右突,四处摩擦。而沙丁鱼见到异类入侵,感到十分紧张,不由自主地游动躲避,从而保证了氧气的供给,有力地存活了下来。”
“其实,人跟沙丁鱼一样,都是有惰性的,如果没有外面环境的刺激,就算一步步地走向死亡的深渊,也丝毫不会察觉。而当人有了忧患意识,有了强大的竞争对手后,就会积极地行动起来,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武装自己,从而找到新的出路。”
90%的人在智力上没有太大差异,最终出类拔萃的,是那些克服了自身惰性、愈发强大的人。
欲去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
徐悲鸿大师有一句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有了傲气,就会自高自大,不能接受别人正确的建议,一味刚愎自用,最终酝成大祸。也导致别人的轻视和耻笑。傲骨是一种出自内心的信心,这种力量内涵深沉,对待他人不亢不卑,处理事情不骄不躁,具有特殊的人格魅力和顽强不屈的个性。
我们每个人,尤其是“才人”,即在某一方面有着一定优势的人,内心的这种优越感往往很强。
优越感的本质,其实就是不断地向自己以及他人证明自己比别人强,并以此来增加自己的自信。
这一类人往往很浮躁,他们总是希望自己比别人强,比别人快,在更短的时间获取更多的名和利。
《三国演义》七十三回至七十七回,把关羽的傲慢表现到了极致。
诸葛亮进川的时候,把守卫荆州的重任交给了关羽,并嘱咐他一定要联孙抗曹。可关羽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硬是把孙权推到曹操那边去了。早在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的时候,曹操就派人约会孙权,共同夺取荆州。孙权不仅没有答应,反而愿和关羽结为儿女亲家。关羽听说大怒,对使者说:“我的虎女什么能嫁给那个犬子?”孙权见关羽实在无礼就决定趁关羽和曹军交战的机会,夺回荆州。
他的大将吕蒙把战士化装成商人的模样,骗过了关羽的江边守军,顺利渡江,趁关羽毫无防备,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
在吕蒙渡江的同时,曹操派大将徐晃带大队人马攻打关羽。徐晃的兵比关羽多,他把关羽包围起来。关羽带着关平、廖化拼命冲杀出一条血路,退到荆州城外的一个小城,吕蒙又把麦城紧紧围住。关羽派廖化找刘封求救,刘封胆小怕事,不敢出兵。吕蒙派诸葛亮瑾劝说关羽投降。关羽拒绝道:“你要不是诸葛亮的哥哥,我早就把你杀了!”
关羽的傲慢源于自身的强大,我不知道,是不是越是自身强大的傲慢越是会酿成惨重的祸患!
在人之上,要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
生为庸人,应当以勤补拙;生为才人,应当谦虚稳重。
庸人堕,废;才人傲,亡。
世家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实际上,懒惰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的懦弱”,不愿去碰触困难。而傲慢则是对时局的误判,觉得自己是最大,是老大,实际上是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一旦碰触大圈子,遇到强者,往往就会因为傲慢而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