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了两篇关于孩子教育的文章。
第一篇是连岳的《快乐教育》。
文章中说,我们大人在教育孩子时,常常容易自寻烦恼。
比如吃饭这件事,对于孩子而言,原本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但因为大人的错误指导和强行加入自己的意志。
结果把一件明明可以很快乐的事,搞得痛苦不堪。
孩子痛苦那真叫痛苦,因为他的快乐是被大人破坏了,他的力量还小,还不足以维护自己的快乐。
那大人的痛苦呢,因为孩子不好好吃饭而感受到的痛苦 ,那就只有两个字了:活该。
吃饭如此,其他方面的烦恼多半也是这么来的。
第二篇是王朔的《致女儿书》,只看了个片段,
有这么几句话,部分几句非原话:
孩子从出生开始,给父母带来的快乐,其实远远大于父母为孩子所付出的那些养育时间和费用。
凭什么要求给予你快乐的人,长大后必须孝顺你呢?
凭什么打着我为孩子好的旗号,就可以随意的辱骂、责打、羞辱孩子呢?
父母为孩子做出的所谓牺牲,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赚钱的机器,希望孩子长大有出息。
这真的是为了孩子着想吗,还是只是希望自己老有所依。
看完后反思了下自己的教育方式。
发现自己虽然脑子中想着应该要无条件的爱,但其实实施起来还远远不到位。
最难的地方就是,总是会不自觉的把自己的意志加到孩子的身上,
而不是以孩子自身的意志为主。
而把自己的意志加到孩子身上时,就等于施加了爱的条件,潜台词是:你得满足我这些条件,才能得到无条件的爱。
举个例子:
我希望女儿是个讨喜的人。
不是去讨好别人,而是说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在群体里成为那些受欢迎的成员。
反思下,我为什么会对女儿有这个期待,是女儿自己想要的吗?
其实不是,而是我一直希望自己是这样一个人。
但很遗憾,我不是,在人群中,我是默默、容易受忽视的那类人。
但偏偏内心又不甘如此,希望自己能受到大家的欢迎。
于是,在对女儿的期待中,把自己的意志加到了女儿身上。
就我所认识的有限人群里,大家对孩子的期待中,或多或少会藏着自己的心愿。
自己没能实现,想借由孩子来帮忙实现。
如果孩子刚好实现了,那皆大欢喜,如果孩子没办法做到,那就是一道无法弥补的缺憾。
总试图通过更加努力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