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榄地处珠三角,属于广东省中山市,被誉为“中国菊花文化艺术之乡”,是个很有味道的小镇。
这里有名为“水色匝”的美丽河涌,河上船来客往,光大大小小的桥梁就有40座;两岸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景色优美。
最让游人趋之如骛的是小榄镇的菊花。
自从清嘉庆甲戌年(1814年)举办了第一届菊花大会以来,每隔60年小榄就要举办一届大型的菊花盛会。而每年定期举办的菊花展,场面也十分热闹,各色菊花簇拥在一起组成各种图案和形状,美不胜收。
这里还有许多旧街古巷。
细密的老街巷就像是绵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脉络,沧桑古旧,但又正因为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而呈现出一种敦厚、质朴的味道,令人百看不厌。
这几年,小喵陆续走遍了小榄的老街古巷。从今天开始,就和大家一起去探访这些埋藏在深巷里的岁月故事吧。
“莲塘大街”
位于小榄镇新市路。重修后的复古牌坊古韵十足,与新市路上的各种小店混在一起,古今交错,别有一番滋味。
走进牌坊,能看到新铺设的石板街面和两旁房屋的青绿色的仿古外墙,房子间栽种着高大的古树和翠绿的嫩竹。
一些老房子的墙面爬满攀援植物,和斑驳的墙面一起向行人诉说着它的过往……
“莲塘大街”的名字来源于这里昔日的一洼莲塘,据说也曾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风光,如今只能通过它的名字遥想当年的景象。
昔日,在莲塘大街上有何氏粤峰祠、麦氏节和祠等祠堂,还有一座观音庙,与水月宫遥遥相对。
现在,老榕树下的古祠堂变成了古街居民的休闲场所。
一些画廊和艺术工坊的入住,如同老树上的新枝,为古老的街巷祠堂带来了几分新鲜的活力。
莲塘大街靠新市路的一段也叫荔园大街,因为这里曾经有个荔园。荔园在民国期间改作“小榄龙泉酒楼”,前座是酒家,后座是戏场。在日军占领期间,龙泉酒楼因发生火灾而全被焚毁,翌年重修后改名为同乐戏院,兼放电影,后来又多次易名。1951年更名为小榄人民大戏院,1956年改名为国营小榄影剧院。旧日荔园所在的地方如今是一片绿荫覆盖的休闲广场。
“金鱼池直街”
这条街为昔日广州后卫陈宪所的关帝庙所在地,又名回澜大街。因庙前有个金鱼池作为善信的放生池,所以“金鱼池”成了陈宪所关帝庙的俗称。后来人们遂将庙前的街道改名为“金鱼池直街”。
金鱼池直街与莲塘大街交界的路口有家“花鸟鱼虫”店,里面出售各种雀鸟。鸟儿们叽叽喳喳的鸣叫,给寂静的小巷里带来几分喧闹。
沿着金鱼池街一路前行,街上少有行人,巷子两边多是些老房子。
许多老房子的门前屋后都栽有紫荆花树,天台和露台上也都种着些花花草草,给炎夏带来一片清凉怡然。
还有些老房子里已经没有人居住,墙面被雨水和岁月侵蚀得斑驳发黑,有的连屋顶也没了,只剩下围墙。
若不是经过巷口清洁阿姨的指点,我还不知道眼前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就是昔日信众云集的“万寿宫”所在地。
万寿宫
曾是一座医灵庙,庙中供奉着医灵大帝,即是古代医术高明、药学精湛的医师和药师的化身,如神农氏、华佗、孙思邈等。曾被寄予了万寿无疆愿望的“万寿宫”,如今却只剩下眼前这一条寂寞的小巷。
这里还曾有座罗氏松轩祠。在万寿宫6号门前,可以隐约看出门头石匾上的“松轩罗公祠”字样。现在这里已经是座民宅了,屋顶上长满了狗尾草。
夏日突来的一场骤雨打断了我对莲塘老街的探访,只得站在罗公祠对面的屋檐下躲雨。雨中的万寿宫显得更加古朴安静。
我站在老屋的檐下,看着雨点从屋檐坠下,急速敲打在路旁的紫荆树和青石板上;雨水在地面上流淌着、汇集着,最后旋转着注入古老的排水道。雷声滚滚,雨声噼啪,仿佛在奏一曲“旱天雷”与“雨打芭蕉”的混响。
不远处,一位阿婆坐在屋檐下躲雨乘凉,旁边的阿公一边急急地收拾着晒在屋外的烟叶,一边和阿婆絮叨着;几个小孩子冒着雨光着脚丫在石板街上跑远了…… 我想,这大概就是生活在这条老街上的人们一直以来的样子吧。
一个“街”字,除了有“土”,还有“人”和“丁”。
一条街,若没了人,街也便不成街了。
作者介绍:
魔小喵,一只爱旅行的猫,和你分享有温度的旅行故事和生活感悟。
微博:@魔小喵旅行记
魔旅行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浏览更多魔小喵的文章,请关注魔旅行同名:头条号、搜狐号、网易号,“魔小喵旅行记"同名新浪微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