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知从何时开始,随便一本书都可以打上“治愈”的标签,好像堆砌温暖的意象就等同于治愈。
治愈往往并不轻松,甚至时常沉重。就像某些手术一样,在溃烂的伤口上再开一刀。经历新的疼痛,才能发现症结,消除它,再愈合。
上篇这五本书还是可读性比较强,比较轻松的。排序按照可读性由强到弱。
阅读愉快。
1.《过去的痛》
这本书是一位作家老年时的独居日记,主要记录了她66岁患抑郁症后和73岁中风后的两段时间。
正如书的腰封上所说 “疾病和岁月都不曾削弱她的精神力量。在梅萨藤的文字中,恐惧的人汲取勇气,焦虑的人觅得平静。”
我此刻还无法清晰的表达这本书带给我的,因为太多感受、太多启发,最主要还是因为我还没看完=.=
因为是日记体,作者的观点感受和琐碎的生活掺杂在一起,读起来不需要高强度连续不断的思考,比较轻松。我读这本书大概就像童年的睡前故事一样,每天睡前读几页,就可以安心的、沉沉的睡去。
我是个很讨厌睡觉的人(当然同时也很讨厌起床),但在开始读这本书之后,到了睡觉的时间,以往都想拖着再玩会电脑或者再干点的什么,现在却想快快关掉明亮的顶灯,打开台灯,钻到被子里,开始看梅奶奶的日记。这种感觉太享受,以致于我不想找集中的时间读完它。
2.《肖申克的救赎》
可能大家都看过同名的电影,电影真的是经典。电影与小说相比,矛盾更加尖锐,主题更加鲜明,放大了监狱环境和管理者的丑恶,很多表现“恶”的画面给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相比之下,小说就稍显温和,主题感也不那么强,更像是在读故事。
看过这个故事的人,可能更多的把关注点放在安迪花了27年的时间成功越狱,从而得出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放弃希望。
此处不得不谈对希望的理解。小时候对希望的理解,更趋同于“成功越狱”。也就是说,那时候认为希望是在痛苦的环境中始终相信自己有朝一日能实现理想、摆脱痛苦。
可是随着长大,对事物两面性矛盾性的认知加深,面对生活中很多自己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的事情,渐渐发现希望在给人坚持下去的动力的同时,也会带给人焦虑、不安,让人跌入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漩涡,痛苦而无用。正如影片中Red所说“Hope is a dangerous thing .”
既然如此,希望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事情呢?
我又想起来安迪在留给Red的信上,确定的坚定的写道: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是不是我对希望的理解,一直有些偏差呢。
也许希望从来不是让人去对抗无法改变的环境,而是让人去适应它,给人在一个不公平条件下还不放弃的勇气。适应这个环境的同时,不向它妥协,也就是书中提到的不被“体制化”。等到可以脱离这个环境的那一天,确保自己仍然向往着美好。
是希望给安迪在监狱的足球场上披上了隐形衣,是希望让安迪没有在善意的路上走下地狱,是希望让安迪出狱后不会像老布Red等人一样萌生出回到监狱的念头。
让人焦虑不安的,从来不是希望,是无知与浅薄,是对个人与环境关系认知的缺乏,是对个人局限性与无限性理解的失衡。
(P.s 我买这个版本是四个短篇小说,后三篇都与“治愈”无关,不过喜欢斯蒂芬金的人应该会喜欢的=.=)
3.《杀死一只知更鸟》
很早之前读过的,现在回想起来,人物的名字都忘记了,但是刚读完时的感受,那种温情在心里涌动的感觉仍然很清晰。
这本书一直是以孩子的视角叙述的。因为是小孩子的口吻,因为有善良的人在坚持,书中描写到的罪恶、冷漠,不会让人过于心痛。
读到这本书的最后,当小镇上漫长的生活以蒙太奇的手法一幕幕展现的时候,我一边流泪,一边觉得无比温暖。善良的人们面对丑恶和伤害的那份默契,像是破冰而出的嫩芽,呼唤着春天。
善良是少数又如何?冷漠是多数又如何?没能力改变又如何?我们终究可以选择自己在每一个时刻的所作所为不是吗。
4.《悉达多》
(书找不到了,所以没照片-。-)
这本书语言并不晦涩,但读起来很累。因为整本书基本全都是心理描写,我需要不断的去想去理解这些微妙的、一瞬间的心理变化。
当时为了理解主人公整个的心路历程,我还摘了很多内容写了两页笔记。
当你逐渐理出了一条思路,理解了一点作者传达的意思,慢慢会觉得作者已经把一切说得很清楚了。再多的什么,我都说不出来了。(此处的思路应该是不同人根据不同经历的主观理解,并不是那种很清晰的作者的思路,这本书作者的思路估计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赫尔曼·黑塞是我特别喜欢的几个作家之一。他的很多作品都包含玄学的东西,理解并不容易,但我们只要找到自己的所得就好啦。
5.《人间食粮》
(我记得这本书好像外面还有个皮,但是我找不到了=。=)
了解20世纪法国文学的,应该听说过纪德。
他的思想是很难用几句话几本书代表的,这是一位选不出代表作的作家。因为他的作品思想的矛盾、多变让人无法理解。
以我对这位作家的浅薄了解,当然没有资格评价他。可以说说他留给我的印象:一个很通透、一生都拥有快乐和自由的幸福的人。
对他最大的敬意,除了他的智慧,还有他的坦诚和勇气。一个很明显的体现,是他面对一战后苏联共产主义的态度。他和当时一些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一样,逐渐关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的阵营,在作品中也传达了一些共产主义的思想。英、法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对于当时的守旧派来说是一种背叛。但当他去到苏联发现现实并不如理想所愿的时候,他又直言了对苏联的批判。这对于早已将苏联和共产主义混为一体的进步分子来说,又是一种背叛。他遭到了左翼和右翼正统者联合抨击。两次的“背叛”,只为了坚持真实。这是一种怎样的勇气。(此处只是高度概括,这件事想说清楚要很长的)
有了这样勇气的人,无愧拥有一生的幸福。
这世界上从不缺少有个性的人,但很大一部分是盲目的个性,又有很大一部分是缺少勇气的个性。
下篇还没写好><
等我写好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