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分享了如何培养行为习惯,身体习惯。
从这一节开始,我们来看看如何培养思维习惯。
首先,我们先从一个基本的思维习惯说起:接纳现在的自己!
在如何判断改变有效的章节,我提到了反思的三个层次:
分别是小反思对应行动的反思,中反思对应目标的反思,大反思对应思维模式的反思。
为什么我们不能停留在小反思和中反思,还要大反思呢?
是因为如果能够改变行动和目标背后的这个思维模式,那么影响到的就不只是当前这一个行动,一个目标,而是这个心智模式下可能影响到的所有行为,所有目标。
那么,什么是思维模式呢?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那些习惯性的想法!
每遇到一件事,我们都会有一个想法。这些想法看起来杂乱无章,但如果把这些想法汇总分析,你会发现它们都是有规律的。
有些人习惯想得积极,有些人习惯想得负面;
有些人习惯从外部找原因,有些人习惯从自己找原因;
有些人习惯想问题是什么,有些人习惯问答案是什么;
......
如果把人想象成一部手机,思维习惯就是底层的操作系统,有的人是iOS,有的人是安卓,大家版本号都还不太一样。
我们后天学习的知识技能,都是安装在底层操作系统上的,一个一个的App。
如果底层操作系统不升级迭代,App再好都装不上或者用不了。
所以你看,我们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不但离不开学习知识、技能而带来的行为改变,更重要的也离不开操作系统的有效运转。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维克教授根据思维模式对人的影响,把思维模式分成了积极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和消极的固定型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一个人的基本能力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的。
当事情发展不顺利时,他们更容易把别人的批评当做反馈,认为自己没有失败而是在学习;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更关心能否提高自己。
而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一个人的基本能力是受制于后天环境自己努力没用。
当事情发展不顺利时,他们更容易担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并把批评当成对他本人的否定;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更关心如何证明自己。
— 01 —
自我接纳
人只要有焦虑,总是想要改变。
我们追求改变的背后,隐藏的心理状态就是对现在的自己的不满。
如果你已经拥有了成长型思维,那么这种不满,当然可以转化为发展的动力。
因为你对现在自己的状况并不介意,你在乎的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发展自己;
但是,如果你现在拥有的是固定型思维,那么这种不瞒就会让你恨不得马上得到改变,这种焦虑的情绪,又迫使你牢牢抓住旧的应对方式不放手,
从而导致让你继续焦虑、迷茫、自卑、自我厌恶,甚至陷入反复无效的改变之中。
结合我学习和改变的经验, 我认为第一步就是要:培养自我接纳的思维习惯。
我这里说的自我接纳不是不改变,当缩头乌龟,掩耳盗铃,用什么知足常乐来麻醉自己;
我这里说的自我接纳,其本质是放弃!
放弃对生活的过度控制,放弃对“完美自我”和“完美世界”的幻想和执念。
事实上,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里,我们自己也不完美。
要放弃控制我们所无法控制的东西的妄想和执念,就需要我们承认这种不完美。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这些不完美里,不只有缺陷,还有生机。
太多的人生问题,是因为我们想要逃离这种不完美。
逃离的企图,有时被隐藏在积极改变、努力上进后面。
我们经常忘记,当我们憧憬未来的时候,其实是说现在不够好。
当我们说改变自己的时候,其实是说自己不够好。而现在的自己,正是我们的全部。
具体怎么办呢?
索性,就是承认自己就是个笨蛋,是个蠢货!
这能咋滴?
当你承认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当你承认自己就是个蠢货的时候, 当你承认境况不可能再坏的时候, 就是你触底反弹的时候!
因为你已经卸下了证明自己的包袱!
就像一个经典的比喻所说:
我们想要让车运行,就不能一只脚踩着油门,而另一只脚踩着刹车。让能量和动力,就在这样的空转声中痛苦地消耗着。
当你不再花注意力、时间和金钱去维护自己和证明自己的时候,你踩着刹车的脚就松开了,你现在全部的能力才能充分转化为动力,去提升自己。
当我在设想作为读者的你会是什么样的人的时候,我不时想到自己。
在人生中的前面三十多年,我都是上面描述这类人中的一员。
父亲因年龄超标考上军校未能成行而接替了爷爷去供销社工作,由此开罪了其他想接班的“家人们”。
从小一直学习成绩优异的母亲高三得了脑膜炎,后来高考失利回家务农,又被父亲单位上的同事们瞧不上。
父母一直灌输“我们家现在只能吃补药,吃不起泻药”来警告我们不要惹是生非....
我从小就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我觉得没什么安全感,孤独,敏感,自卑,倔强伴随我一路长大.....
后来,我慢慢好了!
一方面跟心理学的学习有关, 另一方面跟我写反思日记也有关, 更重要的,就是通过以上的学习和反思,我通过培养思维习惯,我接纳了自己。
那些让我苦恼的问题,从占据我生活的中心,到逐渐淡出了我的注意,现在它们只成为了脑海中一个淡淡的影子。
其实,我知道,我并未真正解决过它们。
我只是被生活中更多美好的东西给吸引去了。
路边的鲜花,海上的日出,书架上的图书在我的眼前逐渐开启了更为广阔的世界。
就像一个原本非得把生活打扫得一尘不染才能安心的人,现在学会在泥地里跳舞了。
现在跟我一起共事的同事,听说我过去脾气很大,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我现在总体来说是一个比较nice的人。
为什么?
并不是因为我人格升华了,而是因为我对自己的评价比较正向了,我不需要通过打败别人,攻击别人来建立自己的存在感。
所以你会看到对自己满意的人对他人的攻击性也比较低,也更愿意成全别人!
因此,我认为培养成长型思维习惯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接纳自己!
和他人比较时,要记得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以“特点”代替“差距”;
否定自我时,要写出自己身上的多样性,并接纳自己的多样性;
因“我应该”陷入痛苦时,要找出限制自我的应该原则,用“我希望”替换,让自己轻松起来;
深感自卑时,要清晰定位自己,明确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没有自信时,要回顾当天的进步,思考怎样才能持续成长。
具体怎么做? 记录 →识别 → 反思→ 行动
我们的思维常常经常是自动运转的,你需要一双外在于自己的眼睛,才能看见它们。
而记录就是一双发现它们的眼睛。
一开始,你不需要写很多,3-5分钟。
写一写白天发生让自己觉得自卑的、否定自我的、没有自信的那些瞬间,并且你可以问自己5个问题,来审视自己的想法(找找规律):
当时是怎么想的?
这样想了以后,自己的情绪产生了什么变化?
在这样的情绪下,自己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
对于这件事,还有没有更好的解读(想法)?
下次遇到这种事,我更好的行动是什么?
比如:
经过这样的梳理,你会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反而还有些自己平时尚未留意到的优点待验证!
要知道,我们的情绪、思维和行动是一体的,思维既能影响情绪,触发行动,行动反过来也会影响情绪,促进思维的进化。
所以,先花一点时间,养成每天写5分钟反思日记的习惯,然后通过行为的改变,促进思维的改变!(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详见前面的文章)
当你养成自我接纳的习惯,并对自己有个恰当的自我评价,那么你就会比较容易接受失败,并且能从失败中找到学习的机会,做到期待下一次的挑战。
只有实现与自我的和解,接纳当下的自我,我们才能摆脱对别人评价的纠结,挣脱自我证明的死循环,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如何让自己发展成长上。
心理治疗领域里,有一种很著名的疗法,叫做“森田疗法”,它的核心理念是:带着问题生存;为所当为。
意思是,不要纠结于你自己的问题,把它当作你生存的常态,而去专注于你真正想做的事情。这才是自我接纳的真谛。
最后,我们来小结一下。
今天我们通过了解思维模式对一个人的影响,知道了培养积极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而且第一关就是要养成自我接纳的思维习惯。我们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自我厌恶,才会扭曲对自己的评价,从而一脚踩着油门,一脚踩着刹车,让自己陷入内耗中无法改变。
让自己有自信,不易消沉,不过分自责,我们才有可能养成主动积极的习惯(也就是高绩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之首)。
思考讨论
如果你给自己的评价分数范围是1-10分,你打几分,为什么? 欢迎你留言与我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