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现在让我回忆襁褓之中的事,我绝对想不起我的日常作息,像年轮记录橡树的成长,人的生长衰退记录在皮肤,骨骼,纸张,却很容易从海马体中消退。但这里有一位母亲,记得她年轻时的所有事,记得她被夺走的儿子。
电影《菲洛梅娜》由斯蒂芬·弗雷斯执导,改编自《菲洛梅娜失落的孩子》,故事源自真实事件,一位爱尔兰母亲追溯半个多世纪寻找被从自己身边强行带走的孩子。
哦,原来是老掉牙寻亲系列情感故事。我跟你一样,甚至原著作者初听故事梗概也作此种感想。马丁·西克史密斯,堂堂一个BBC政治新闻记者,天天围着政府高官写着晦涩难懂的稿子,因为一场政治误会被解雇,就要沦落到接这种情感故事的地步?别急,马丁很有耐心。
电影全程保持着英伦绅士风度,采用插叙叙事手法一点一点讲故事铺展开来。
电影007 M夫人朱迪·丹奇精湛的演技实在是无可挑剔,对于女主虔诚的信仰和寻找儿子的迫切错杂交织的情感的把握,拿捏的恰到好处。有很多次,作为观众的我情绪被带动起来就要爆发,女主内心坚定的善良和虔诚,又让我如鲠在喉。
影片当中的马丁由史蒂夫·库根扮演,又担任本片的编剧,有才有颜有演技。现实中的马丁·西克史密斯也是一位蓄着胡须满有绅士风度的一位大叔,没天理啊,绅士的英国男人简直秒杀全宇宙。
舔屏完毕,回归故事线。
1952年的爱尔兰,社会风气保守,未成年的菲洛梅娜在游乐场里邂逅一位英俊少年,一见钟情,坠入爱河。
从小失去母亲的菲洛梅娜被父亲送往修道院。未婚先孕可是家族的奇耻大辱,父亲对外宣称女儿患病离世。悲凉的故事就从这个修道院扭曲着发展着。
沉默五十年,菲洛梅娜的女儿不忍心母亲日日思念未曾谋面的少年,找到了马丁,真相就要揭开。
寻子路上,马丁一向以职业角度审视发生在菲的身上的事实,教会修女一再的推脱,每次的拜访都是几片奶果面包和一杯清茶,在马丁的陪同下,菲还是有些收获,修女给了她当时签署的放弃孩子抚养权的那张协议,或保证书,放弃,forever,永远。
马丁运用他在媒体界的人脉得到些消息,二人奔赴美国。
当菲从照片总发现马丁见过自己的儿子时,她的开心,她极力控制的情绪就像茶壶里沸腾的水,往外冒着烟,顶着压在它上面的盖子,一下,又一下,欲出未出。
美国的寻子之路将电影推向内容高潮,菲洛梅娜的儿子,老布什总统首席法律顾问,里根时期任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关键顾问,并在白宫负责选举策略与改革。成就如此之高,令人惊叹。可是,他在八年前已经去世,死于艾滋。走到这一步,菲洛梅娜悲痛欲绝,也更加想要了解儿子生前是否想念过她。
真实事件往往揭露黑处不可见光的肮脏。
我们所有的探索之旅的尽头,就是回到最初的起点,再重新了解这个地方。
菲洛梅娜和她的儿子都在寻找着对方,却都在修道院碰壁而止。修女们对菲洛梅娜借口修道院一场大火烧掉所有文件,对前来寻找母亲的癌症男子推脱与少女妈妈们失去联系。苦苦相寻的母子有生之年被世事捉弄,至死不曾再见。
我这一辈子都守着我的贞操,克己和禁欲,才让我们更接近上帝。那些女孩,只能怨她们自己,和她们的肉欲。木已成舟了,你还指望我们能怎么样?
——希尔德加德修女
马丁用记者坚韧的职业操守帮菲洛梅娜找到儿子,也挖出一个真相,向我们抛出一个思考:上帝的爱到底是为谁预备,少女妈妈还是禁欲修女。
早起晚睡的修女们每天晨祷,唱诗,做礼拜,背后却做着贩卖婴儿的罪恶勾当。囚禁的少女妈妈很多没挺过分娩而英年早逝,最小的才十四岁。被匆匆埋葬在教堂外的一片空地,荒草丛生,没有人来拜访看望。
最后的真相是一句I forgive you或者I can't forgive you就能结束的吗?
情绪的释放就差女主菲洛梅娜的爆发,然而她没有,虔诚的菲也不会像观众预想的那样歇斯底里的发泄积压五十年的痛苦,她是她,不是你,已然小老太太一个,还喜欢吃零食看肥皂剧看《读者文摘》,换上酒店睡衣跪在床边祷告,向马丁讲述她看过的系列丛书,还能敏感的发现儿子是同性恋的爱尔兰老太太。
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女主的那份勇气,爱,饶恕,放下,坦然,接受。就像检测视力,我一直是拒绝的,害怕知道结果,那是只能更坏的结果。怕接收一个新的结果,围绕在身边的当下数据就成为旧的了,或许生活也会因此变的更不好。可是……
也许勇气就游走在我们周围,有时候我们也会见证真相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