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
今早,我去逛超市。没有发生像赵默笙偶遇何以琛那般美妙的相遇,因为现实中没有那般痴情等我的帅气男子。我只是忽然这几意识到百平米的屋子里全都堆满了吃的东西啊。
超市,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我小时候是没有这玩意的。否则,我必定会吃成个胖子。我小时候,最钟情的地方是家门前的俩个小卖部。妈妈总会给我一些零钱,让我买酱油醋之类。我很乐意当这个跑腿工,因为我可以顺带捞一点好吃的。话梅啊,QQ糖啊,还有紫雪糕和火箭。我小时候就是个馋嘴的丫头,整天想着要吃好吃的,至于这个好吃的是什么?说不出来。
长大以后,其实我尤其喜欢吃零食,好奇心使然,就是要尝新鲜的,没吃过的东西。吃,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可我发现周围的朋友倒是挺多吃货的。
最近立志在减肥瘦身的妹妹,她说姐姐你想看看我的淘宝吗?我默默地瞅一眼,然后惊异的看着她,里面玲琅满目全是吃的。作为一个减肥的妹子,不该里面弄几件衣裳化妆品啥的吗?她说不能吃,只是看着这些食物就很开心。以前妹子只要是哪里新开的饭店,都要组团去去尝一尝。把食物都拍下来,美图放在网上。
这就是现在小吃货的日常生活,吃着晒着,挺快乐的。想要更深一层,更高端一点吗?你不仅要会吃,还要了解,还要会做啊。
美食节目
娱乐圈里可不乏会做饭的优质型男。汪涵,黄磊,谢霆锋的厨艺众所周知。
我为什么这么喜欢汪涵呢?因为会做饭的男人绝对加分。他不但手握话筒的时候充满智慧的火花,在《女神来了》里,看着他给一众女神做油泼面的时候,我嘴里都流口水了。
黄磊的黄小厨的外号可不是白叫的,他说“我是真喜欢做饭,没有什么目的。比如和面,一和面我就特别来劲,特爽,和完之后发上,然后再和,再发…”他还说:“锁住一个女人的心就要锁住她的胃。”我能说我超爱这句话的吗?
原来我真的不知道帅酷拽的谢霆锋是做饭的。我的印象里他可以帅的不羁浪的潇洒,吃喝这种事情肯定在外面解决了。直到他的《十二道锋味》让我看到了会煮饭的霆锋,以及他的吃货朋友们。看着他认真做西餐的样子,好感顿生有没有。
说到吃,不得不提到一个老头子——现代吃货专家蔡澜。想来我第一次对美食节目感兴趣,就是败他所赐。“我叫蔡澜,听起来像菜篮,买菜的篮子,所以一生注定得吃吃喝喝。”蔡澜在其个人微博上这样介绍自己,身为美食家,他毫不掩饰对吃的热爱。早年蔡澜在香港做过多档美食节目,包括TVB的《蔡澜叹名菜》,《蔡澜食尚》等,他的节目是美女相伴,游山玩水,开创了有美女在旁的美食节目先河。我就觉得他的嘴在那里吧唧吧唧的,然后再讲解着美食的来源,做法,真的是太享受了。每一顿都好像是人间极品的美味。他也称自己并不以美食家自居,而只是一个很喜欢吃东西的人,他说,“简简单单,人的生命和想法越简单越好,简单随性是我的人生哲学”。
美食电影
对于周星驰,很多人最喜欢他的《大话西游》。我也好喜欢,但不得不说《食神》是同样令人感动和深陷的片子。深深记得莫文蔚那种丑得让我又感动又发笑的脸。食神史提芬周是大性情之人,乖戾、嚣张、天赋,但总能吸引一大批人为之前仆后继。失败受挫后又重新崛起的食神,做了一碗黯然销魂饭。薛家燕对黯然销魂叉烧饭的评价堪称经典笑料。
“叉烧,好吃啊!!我从没吃过这麼好吃的叉烧,救命啊~~~~叉烧的肉汁镇在纤维里面,好似江河汇聚,而且里面的肉筋被内力打碎,入口极之松化,再配合用火云掌煎成的糖心荷包蛋,哇!这叉烧太棒了!尘世间没有形容词可以形容它了!”多少年过去,我依旧记得这个梗和这碗饭。
最近看了一部关于美食的电影《朱莉和茱莉亚》,特别喜欢。通过做饭,领悟到人生意义的事情。
电影讲述了曾在法国生活过的美国人朱莉亚写了一本美食书,而隔代的美国女孩朱莉根据她的书来逐一实践,每天一道菜,并发表在博客上,结果开始拥有大批粉丝。
朱莉亚做饭是因为珍心热爱,“无论做什么,要享受烹饪的过程,要快乐!”而现代的朱莉逐步的陷入歧途,做菜的乐趣被功力心掩盖,想要在网上成名而并非真心陶醉于做菜的乐趣。
“网络,给你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却使你更深的沦陷进为他人而活的人生中。”我很喜欢《朱莉和茱莉亚》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的话,希望在网络中能够坚持自我,保持初心。
民国与美食
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里,有多少人拜倒在‘美食’的裙下。文人墨客更是甘之如饴。民国许多人可都是很懂得吃的和描绘吃的大家。
梁实秋的《雅舍谈吃》是很经典的一部,是梁实秋先生一生在饮食文化方面才华的集中展示。“馋,则着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馋,基于生理要求,也发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
他写了大多数是老北京的家常菜如:烤鸭,锅烧鸡,芙蓉鸡片,烧羊肉,炸丸子,核桃酥,醋溜鱼,看着目录就仿佛面对着一顿大餐,令人食指大动。
梁实秋先生说:“虽然饮食是人之大欲,天下之口有同嗜,但烹调而能达到艺术境界,则必须有充裕的经济状况。在饥不择食的情况下,谈不到什么食谱。只有在贫富殊而社会安定、生活闲适的状态之下,烹饪术才能有特殊发展。
汪曾祺谈吃更多不是做菜式的店面,而是更多地谈论一些汪曾祺本人自己做菜的经历,也更多地谈论家常小菜。
汪老书中专门有一篇写昆明菜,看后亲切无比,汽锅鸡,白斩鸡,油淋鸡,故乡的味道。
有一年全家从版纳自驾游回来,路过玉溪,慕名专门去吃玉溪小吃。一条熙熙壤壤的老街,车进不去,里面人头攒动。从街头的凉米线吃到街尾的凉鸡,最后凉鸡实在吃不下买很多打包回去吃。自此对玉溪的白斩鸡印象深刻,再也没有吃过比那玉溪老街上更好吃的白斩鸡。
“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尝,不管是古代的还是异地的食物,比如葵和薤,都吃一点。一个一年到头吃大白菜的人是没有口福的。许多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的蔬菜,比如菠菜和莴笋,其实原来都是外国菜。西红柿、洋葱,几十年前中国还没有,很多人吃不惯,现在不是也都很爱吃了么?许多东西,乍一吃,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
看看,老人家劝我们多积累生活经验,多尝试新口味,哈哈。
古人云:“食色性也。”人的一生,是离不开吃的。你可以喜欢吃,热爱吃,掌握烹饪技术,探讨美食原理。但凡事应该有个度,否则就会变成懂得满足口腹之欲之辈。
蔡澜曾评价《舌尖上的中国》:“不去讲餐厅,不去讲菜,而讲食材是怎么辛苦得到的,为什么我们要用这种食材,食材可以怎么变化,这是很聪明的做法,让观众着迷。”中国是美食大国,我们都很喜欢吃。但你不仅仅要是一个吃货,精神生活同样重要。蔡澜与黄霑、倪匡、金庸并称“香港四大才子”。他也很爱看书,“书是我人生最大的部分。”所以,爱吃只是他丰富人生的一部分而已。
关于吃,你停留在哪个阶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