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厦门最近都是好天气,抬头都是一片干净的蓝。
周六早上和友人看完新海诚的《你的名字》。出了影院,他说有一段他几乎快要睡着了。我说还好吧,不出彩但是还是能看的,特别最后的时候,他们相遇的时候,也是有感动。他就不说什么了。然后我又瞎扯了,剧本还是挺喜欢,结构有点乱但始终有一条感情线穿插着。以至于看起来不会特别生硬。
只是多了一份强行煽情的意味,前面两个人交换身体其实也没有觉得他们产生了什么羁绊。突然不换身份后,感情就出来了,这里就觉得有点勉强了。结尾之前,所有的感情都像处在了一个灰色地带,模糊的。
浅显的分析到这边,惊讶的发现自己看电影的时候,已经习惯性的去点评,去找剧情的漏洞或者导演情感的处理。似乎单纯的看一个电影是不太可能了,就像豆瓣上的一些评论,在说“这明显就是一个bug,怎么可能到后面才知道两个人分处不同的时空,手机总有关于年月日的信息吧。”
也是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那么在乎细节了。我总觉得看电影看的就是一个感觉,那种不明了的情感,被盛放在电影里,散发着气息,入侵你整个身心,最后有留下什么,就够了。
在沙坡尾的一家叫“猪高兴”的店买了肉包子和豆浆。走到海边,坐在石凳上,看着夕阳。然后我们就开始吐槽肉包子,馅儿没什么特别的,皮倒是和平常的包子口感不一样,但也不是说好吃。豆浆出乎意料的不错,一种微妙的甜度。
打趣到看完电影,然后在海边吃包子,吹着海风,有一种莫名的辛酸感。可终究在这样的景色下,不再去苛责什么。
黄昏更加美艳起来,天边的云飘飘洒洒的,和太阳摊出一个荷包蛋。我们走在观海大桥,总是彼此吐槽,也彼此吹捧。随手拍下天上拉出一道白痕的飞机,打上“你的名字”矫情的应应景。
再走下去,黄昏渐渐消弭。在桥下的我们接着最后的光晕拍着背影,这种被我嫌恶的行为,在只有两个人的情况下,变得好像有了一份不一样的感觉。原来以前一直以为的俗气,会在一个特殊的情境下,变成心里可以留忆的美好瞬间。
桥下的渔船在贩售着海鲜,走进一看,就只剩一些零星的小鱼。也没多大兴趣,本想卖点海虾海蟹什么的。提议要回去,然后走到公交站,坐同一班车,他在终点站下。两个人都在途中沉沉睡去。
下了车的我,跟他说到家了给我发个信息。然后就一个人,走在华灯初上的街道上,回头看了看。愿这个城市今晚有个好梦。
02
晚点,来厦门游玩的一个人,跟我说他要改签。我说是不是因为你想再遇见他。他说是。然后我说能让一个人留在一个城市的,只有那里有你想见到的人。即使城市再大,还是会抱着再遇见的希望,多渺小都没关系,只要知道你在就可以了。然后我推荐他去看《你的名字》。他就没有回我了。
第二天,他突然告诉我他改签了,我说那你就可以去遇见他啦。他说不是,他说他昨天去看了海,瞬间就不想回去了,真的很爱大海啊。作为一个所谓矫情的人,脑中会自然跳出“因为喜欢一个人,连同他在的城市也一起喜欢。”这种文字。
可是在这一刻,我更希望他真的是因为喜欢大海,想看更多海的形状才留下来。
03
即使没有你的名字,我也会跟你打声招呼,消失在茫茫人海。
即使忘记你的名字,我也会在遇见你的那一刻,就一眼认出你。
即使知道你的名字,我也会柔软的蛰伏一个世纪,等你来到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