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Design Thinking(设计思维)的神秘面纱
第一次听说和接触Design Thinking(设计思维)是在去年的干部大会期间,当时公司同事在会议上给大家介绍了DT的核心理念和关键的步骤,说实话,当时对这个工具没有特别的体会,当时对五步中的“共情”比较感兴趣,但因为那一次并没有对最终用户做共情,所以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只是单纯的觉得这是一个工具,有点类似头脑风暴,但是跟头脑风暴又不一样,它对于大家想出来的点子会有一个测试或验证的过程,从而去保证这个想法的可落地性。会议结束后,自己也去查阅了一些资料,做了一些学习和了解,知道它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模式,但自己本身还是没有体会到它特别不一样的地方。这次,有幸被领导安排来参加这个为期五天的培训,真正的学习和体验一下,什么是DT,它到底有什么巨大的威力会让领导们愿意花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安排这样一系列的培训?带着这样的困惑,我走进了DT培训的课堂……
我们学习一个新东西,一般都会有几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怎么用?那么DT是什么?老师告诉我们,知名设计公司IDEO执行长蒂姆.布朗给出的定义是:设计思维是一门平衡了用户诉求、科技可行性以及企业利润的创新手法。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DT是一种创新手法,它是一个工具,一个方法论,但对于企业来说,创新不是天马行空,创新不是单纯只关注客户的需求,还要保证可落地,要保证利润。所以,它是三者的一个平衡。至于这个平衡点如何去把握,要具体看每个组织在实际过程中的一个取舍。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为什么企业需要Design Thinking呢?老师讲了三点:1)为企业带来颠覆性创新;2)应付更及时的用户反馈;3)新兴互联网公司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DT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企业需要DT的三个理由中,后两点很好理解,当前互联网盛行,任何一点好或不好的事情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覆盖面传播,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企业需要重视用户的反馈和的诉求并予以解决;同时现在各行各业的划分越来越细化,用户任何一个环节的小需求都会有人洞察到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如果企业本身没有洞察到并满足用户的需求,那么这部分市场可能就会丢失。
那么第一点,“为企业带来颠覆性创新”,为什么这么说呢?
现在到处都在提创新,企业希望实行差异化的战略,要做的不仅是向同行先进的标杆企业学习,因为以同行业内公司为标杆进行学习,其结果只能实现更细、更精的流程以及运营和管理的复制或更新。如果想和竞争对手有真正的差异,就需要创新。创新的关键是要有创意,创意起源于想法。传统的想法是在现有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从客户对该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反馈,发现客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需求、不满、投诉以及问题,进行研发、设计、改进和制作,形成新的产品或服务。利用的是逻辑思维,是基于现状来考虑问题的,即从问题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案,属于左脑思维。而设计思维是属于右脑思维,换了一种思维模式,将自己化身为客户的角色,站在客户的角度,从客户日常的活动、行为、习惯、想法、情感、碰到的难点问题以及周边环境出发,进行探索,发现客户的隐含需求,强调客户最终渴望的体验,采用全新的商业模式,实现产品、服务等颠覆性的创新,最后实现企业的价值,超越客户的需求。一般情况下,这可以得出人们意料之外的结果,获得和别人完全不同的产品或者服务。设计思维是一种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思维形式,它不是从某个问题入手,而是从目标或者是要达成的成果着手(可以说是美好的未来),然后,通过对当前和未来的关注,同时探索问题中各项相关因素的变化,找出解决方案。平时我们都在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站在客户的角度看问题。同样是站在客户的角度,左脑思维和右脑思维却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我想这应该就是设计思维的威力所在吧。
我们在工作中要如何运用DT来帮我们解决问题?
我们说DT是一种创新思维模式,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式、旧的常规戒律。最重要的还是满足客户渴望的需求。但是只说思维模式感觉太虚,我们还需要一套方法论,将创新流程化,做到流水线作业。那么DT给我们的一套方法论分为五个步骤:这五个过程又可以利用不同的工具来实现。
图片发自简书App
1、 共情:
共情,也可以叫同理心,换位思考,完全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共情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到用户的痛点和诉求。老师讲了一句话“爱上你的问题而不是解决方案”,我想这是共情阶段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在做共情时要放空自己,洞察客户的需求。
在调研前,我们需要做几项准备工作:
(1) 梳理客户的利益关系图,了解基本的流程和关系;
(2) 确定调研的对象和范围:一个全面的调研不止是照顾到你的一般用户,还要找到相关的专家,竞争者分析和跨领域的案例也是一个考虑的范围。按照经验通常是选择7个人(对象)。在访谈中,当你发现访谈的对象是极端用户(体验或感受非常好或非常不好的),要特别注意深挖,特别是体验非常不好的用户,他是我们产生创新想法的关键,极端用户的需求满足了,那么一般用户就没问题了。所以我们方案设计的导向是:为极端用户而设计。
(3) 调研的方式:自己成为用户去体验,跟客户一起体验或者做用户采访。
(4) 提前设计你的10个问题:为了确保访谈不会走偏,或遗漏一些要点。
访谈中的注意事项:
(1) 在实际访谈中,不要以问完问卷中的问题为目的,因为访谈中可能用户反馈的一个点是你觉得很有价值的,那么就顺着问题,继续深挖下去。方法:5个WHY.
(2) 访谈过程中要看、听、体验访谈对象的情绪。在这个听、看、观察的过程中一定不要给与评价,也不要用带倾向性的提问,多用开放性的问题,在过程中将访谈对象反馈的原话记录下来。要注意观察,有些时候,你感受和看到的远比听到的更重要。
(3) 访谈中洞察客户需求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功能性需求、情感性需求和群居性需求。通常我们比较多关注到和解决的都只是功能性需求,而忽略了情感性需求和群居性需求,但往往功能性需求只是表面的需求并不是客户最根本的需求。
2、 定义:
定义是指确认用户的本质需求。具体如何来确认呢?
(1) 将谈对象回答的原句,不添加任何评价的抄写下来,一句话一张便签纸;
(2) 将所有原句进行“类聚”,类聚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理清大量的信息,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重要的信息,类聚的维度并不局限某一种,可以是从时间维度,也可以是从流程中的关键结点等;
(3) 找到价值点,爆点(爆点意味着本来前提A的情况下结论应该是A,But 实际是B的结果),方法:将所有原句类聚完成后,小组可以通过讨论、投票、画心情旅程图的方式来确定爆点。老师也提供了一个定义申明的句式来帮助我们更好的找到价值点。
3、 设想:
定义出了用户的最终需求后,进入设想环节,在设想环节,采用的是头脑风暴的方法,头脑风暴的目的是让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多出点子,贡献想法,发散思维,天马行空,最终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大家公认的既创新又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4、 原型:
大家选定了解决方案后,要快速地制作出原型出来,原型设计是将大家的想法、解决方案进行直观的展示,制作的过程就是对方案的又一次审视、迭代。
产品或者解决方案在设计过程当中,需要经常与用户用开发、测试等方案中各种问题进行沟通,在沟通过程中,有辅助介质的沟通会有效得多。原型,因为效果接近模型,可以给用户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这样在沟通过程中就能大大地减少沟通的时间,而且能借助原型的展示,降低沟通与实际的差异。
5、测试:
原型制作好以后,需要找到最终用户进行测试验证,从四个方面去获得用户的反馈,根据这些反馈对产品或解决方案不断地进行迭代完善。
总的来说,设计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发散,收敛,再发散,再收敛的过程。回到我最初的那个问题,我想我现在可以解答它了:设计思维通过一整套的工具和方法论来完成“以人为本”的创新设计,它是将“人性”和“创新”紧密结合到一起,站在最终用户的角度,挖掘问题的本质,重新定义问题的研究方向,发现客户的潜在需求,从而实现创新的一种思维模式。它确实有很大的威力,不仅可以运用在工作中,也可以运用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然,要熟练运用DT,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的修炼。未来我将在工作中来使用并推广它,让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