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简书”上写的第一篇文章,想和每一个看过此文的人讨论一下,为什么大多数的母爱都比父爱更细腻坚韧。当然我说的只是大多数而不是全部,我也承认并没有做过详尽的数据调查,只是看到了身边多数人的现状引发的一点点小想法,在此交流,希望得到更多人的看法与指导,不喜勿喷。
当我们已然习惯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时,是否有想过,爸爸呢?或者为什么我们的第一反应总是找妈妈。当然这答案很简单,因为妈妈更让我心安,妈妈的爱更细腻更深刻。问题的关键来了,同样都是血脉至亲,为什么妈妈的爱更细腻深刻。
问过自己的妈妈,也看过一些电视节目,大部分的人给出的答案都是天生的,或是直接告诉我等我也有了孩子就会懂了。或许是的,或许我有了孩子就会懂大多数母亲所谓的天生是什么样的概念。但是,对于现在未经历过的我来说,我有一些自认为客观又有些颠覆传统的想法。
首先,传统观念的代代传习必然是最重要的原因。中国几代王朝给国民传播的思想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男主外女主内,女人就是要相夫教子否则便是失德。历经五千年,时至今日这种思想已经深深地刻在绝大多数的人心中,女性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自然而然地过起了相夫教子的日子,而男性也自然是更好的承袭了传统,主外,或是说外。
我没有查过天生是什么意思,也没有见识过什么东西是天生就会的,但我想天生在某种程度上和本能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在某种情形下,我们的大脑还未作出决定,身体却已经做出反应,比如膝跳反应。而天生似乎也是这样,未经思考却已经做出了正确的反应。我想这所谓的天生只是我们常用的思考系统没有做出反映,其他的系统无形中取代了这项工作罢了。所以,女性在十月怀胎产下婴儿后,或许某种系统已帮她做出了决定,养育这个小婴儿长大。
以上这些原因或多或少的被人清楚认可,但这个原因,是我最想表达也是最颠覆传统认知的吧----付出与回报比。如果换个经济学词语就是投资收益比。
每个女性自怀胎开始,身体机能就已经不容选择的将母亲身体内及吸收的营养输送给胎儿,母亲要忍受着腹中小儿不断长大所带来的种种不便与生理痛苦,并且这过程长达十月之久,而这些苦难不过是为了分娩时的巨痛做的铺垫罢了。分娩之痛很多文章都已经详细讲过并且少数男性也通过其他方式体会过,在此不做赘述。而这些便是此观点中的前半部分“付出”。
人类做的几乎所有事都是利己倾向的,这点我想毋庸置疑,那么既然有了付出就必定会希望回报。婴儿刚刚出生时无需谈回报,自我生存都是不可能的,所以这就是投资,想要收益,付出才刚刚开始,投资的利息也十分微薄。那么或许很多人会想到“养儿防老”这一说法,当然这是长远收益的一项,但是一项投资要等三四十年才见成效,我想应该只有少数有胆识实力雄厚的企业家才敢投资吧。那在婴儿成长的过程中回报在哪呢?婴儿时期的萌态,第一次突破时的激动与欣慰,疲惫时的安慰,暖心的表达,甚至是脾气坏时的出气筒,等等。有人会说这难道不是很伟大很人性,说起付出回报比会不会显得不那么美好,可是我想说回报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有心理上的,这就是另一种投资收益比。
之所以母亲的爱比父亲的爱更坚韧,是因为,母亲的投资收益比更低,这可以类比爱情,之所以有些人迟迟走不出另一个人带来的伤害,就是因为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所谓的伤心过度是因为损失过多。而母亲也是这样,付出的更多,自然就更重视自己的附属品,或是某种程度的私有物品。人类对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是不肯轻易丢弃的,而为了防止丢失就会格外珍惜与爱护。而母亲付出了许多后,又知晓终有一日孩子会另成家庭时,就不得不更珍惜爱护,增大投资。
以上只是鄙人的一点愚见,若有幸被人读完还望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