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评选人类最伟大的10本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一定位列其中。可是在当下“速食阅读”的时代,这本小说和许多经典名著一样,逐渐成为摆上神坛的“供品”,人们除了隔着“香烟花雾”瞻仰膜拜,真正打开来阅读的越来越少了。
人们不愿意阅读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
1、大部头,篇幅很长。
2、小说故事发生在19世纪俄国,无论是城市中的上流社会,还是俄国农村,主人公生活的时代与环境都与我们距离遥远。
3、小说故事情节是一位不安于室的俄国贵妇人出轨后来卧轨自杀的故事。这样的新闻在今天的电视上报纸上网络上几乎天天见到。当下各种光怪陆离的事件层出不穷,人们早就见怪不怪了,还有什么兴味呢。
4、俄国的人名、地名等等是有名的难读难记。等等。
可是我还是要说,如果你打开这本书,读下去,一定会欲罢不能地读完,然后掩卷长叹——这确实是一本伟大的小说啊!在今后的日子里,《安娜》将在你的心中生根发芽、沉淀累积,像蜜糖一样融化,像琥珀一样凝结,然后又会从各个地方重现,补充你的生命。甚至,像吃过美味佳肴,那些“快餐食品”就难以下咽吧,读过《安娜》后你的阅读品味会有一个提升和去粗存精的筛选过程。读一流的书,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明月照人来——人间社会的浮世绘
《安娜》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以主人公安娜和列文两线并行,从皇室宫廷、议会选举、宴饮舞会、闺阁谈天、赛马打猎到乡村农庄、种植饲养再到城市贫民的困苦生活,还有革命、宗教、文学、战争等等,以巨擘力量、工笔功夫着力描绘出一幅文彩辉煌的19世纪俄国社会风俗长卷。更重要的是,读者与小说之间好像并不存在时间的阻隔与地理的藩篱,主人公的所思所想我们不仅感同身受而且心有戚戚。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
1、职场规则
“不过他们也像一般行业不同的朋友那样,对对方的工作,口头上也会谈论并表示赞成,心底里却总是鄙薄的。他们各人都以为自己所过的是唯一正确的生活,而别人却在虚度年华。”这真像目前流行的所谓“鄙视链”。
2、婚姻生活
“他甚至认为,她已经年老色衰,失去风姿,毫无魅力,纯粹成了个贤妻良母,理应对他宽宏大量,不计较什么。”
“这些男人尽管干着这种不老实的事,但他们还是把家庭和妻子看得很神圣的。他们瞧不起被他们玩弄的女人,那些女人也破坏不了他们的家庭。他们在家庭和那些女人之间画了一条不可逾越的界线。”
“许多家庭长年累月毫无变化,夫妇双方对生活都感到厌倦,就因为他们的感情既没有破裂,也谈不上美满和谐。”
这几段和“中国式婚姻”并无二致!
3、子女教育
“然而孩子们如今也都开始以微小的快乐来补偿她的苦难了。这种快乐是那么微小,就像沙里的金子一样。在她不愉快的时刻,她看到苦难,只看到沙子;但在心情愉快的时刻,她却只看到快乐,只看到金子。”这是一位操劳辛苦的母亲。
“多么如意,我们的日子过得多美!她有了几个孩子,感到心满意足,十分幸福。我也从不干涉她的事,让她随意照顾孩子,料理家务。”这是一位不怎么称职的父亲。在后文中,相比陶丽的丈夫只管生不管养,吉蒂另一位姐姐娜塔丽雅的丈夫显然是更称职和尽责的父亲。无论在一百多年前的俄国还是今天的中国,仿佛没有父亲的“丧偶式育儿”都一样存在。
“现在正好相反,做父母的住贮藏室,孩子们倒住正房。如今做父母的不用活了,什么都为了孩子。”“这里也没有莫斯科流行的那种谬论,认为孩子们理应过穷奢极侈的生活,做父母的只能常年操劳和忧虑。这里大家都懂得,一个人活着应该为自己,凡是有教养的人都应该如此。”不同地方的教育理念也不同,当下的中国社会主要是什么情况呢?
4、社会交际
“茶炊和女主人周围的谈话,同样在三个无法避免的题目之间兜来兜去:最近的社会新闻、剧院和对人的挖苦,但最后也集中到说人家的坏话上。”“在诺德斯顿伯爵夫人和列文之间形成了一种社交界常见的关系,那就是表面上客客气气,心底里彼此却极其蔑视,不可能相互认真对待,甚至也不会生对方的气。”交际应酬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形式上的合法化外衣。
“列文又同人谈到大会、新的乐曲和公审等事,听到各种意见。大概由于他精神上过分疲劳,在谈到公审时说错了话,事后想起一直很懊悔。” 列文正式进入莫斯科社交圈,就犹如新入职的年轻人,赶场、参加别人安排好的活动、学着应酬,既为自己的表现不好、不会说话而懊恼,同时也觉得疲惫和无聊,这也许是我们初入社会时作为“菜鸟”都经历过的阶段。到经历了一番滚滚红尘中的摸爬滚打,才渐渐懂得融汇贯通,懂得在任何时候任何场景下旁观与学习,向一切人学习,那个时候的社交与应酬就不会觉得那么无聊。
还有名利场众生相。“谢尔巴茨基一家去疗养的那个德国小温泉,也像一切有人群聚集的地方那样,照例可以看到一种可以说是社会的结晶现象。在那里,每个社会成员都被安排在一定的位置。正如一滴水遇到严寒会变成雪花那样,每个人一来到温泉,就会被安排到一定的位置。”就像田晓菲在《秋水堂论金瓶梅》所讲,“书中的那些人物,今天仍在我们身边,就在那些楼堂馆所中,就是那些穿梭其间的红男绿女。”《安娜》所展现的人间社会浮世绘,使读者在为主人公的命运同情、叹息、愤怒、流泪的同时,也不由地生发出今人与旧人、今时与昔日的“共情”,生发出我们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最切实的感慨。为什么那些伟大的小说,会隔着遥远的年代,依然能够与今天的我们产生共鸣,而那些我们在年轻时候一度激赏的作品,过不了几年再去看,就会觉得不忍卒读呢?因为伟大的小说讲的是人性。技术可以日新月异,历史可以跌宕起伏,而人性却是亘古不变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虽然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其看明月皆如此。”这些伟大的小说,其意义就在于一次又一次地唤醒了我们的历史记忆,唤醒潜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价值观,这是古今中外的“同一只月亮”。
(本文题目借用作家王欣同名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