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湿地群里看到开学第一课中的一句话:语文是写给生活的情书!
多么形象的比喻,有多么恰当的定位,语文的确太美了,美的让喜爱它的人无法自拔。
今天我要说的是古代诗词,诗词是一对姐妹,是中国灿烂文化中的瑰宝。有幸来到砂中教语文,有幸认识冯老师,在教学上给予指导,尤其在欣赏诗词上给我特别大的触动,感恩遇见!
18号上午在九年级讲了温庭筠的诗词《望江南》和《商山早行》,上课前按照惯例,结合课本和教参以及多种资料,对其做了准备。
温庭筠(约812―866)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鼻祖,与李商隐并称“温李”。
《望江南》是中晚唐词体初兴时期的名作。我大致就是按照参考书的思路去理顺,从朗读到赏析,一步步进行,对于“梳洗罢”“独倚”等重点词句做了引导,同时指导学生在写作手法和主题归纳方面掌握方法。
课堂上感觉学生配合还可以,没有太多生疏感,但我总感觉没有更多的调动他们的参与度,整堂课虽然完整,却总有一点点遗憾!
今天冯老师找我谈课,突然有种茅塞顿开,甚至有点崇拜的感觉。不是夸张,而是赞叹他对教学的深究,不拘泥于课本和教参,思想甚至比其更有新意!
首先,范读诗词,引领学生更快的进入情境,投入到诗词中去。范读,其实是对语文老师提的较好的要求,读好了,学生崇拜,讲读更顺。
其次,引导学生对于诗词的赏析,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地方,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虽然可能会有些错误,但是学生会更多的参与。让学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间,相信学生自己的能力。针对《望江南》,他提到了几个字,让我心悦诚服。
(1)“独倚望江楼”中的“独”,教参中说独字是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的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但是冯老师却从另一个角度引导我,江楼作为一个公众场合,她能做到独倚,充分说明她去的很早,也就更能知道她很早起床,经过用心梳洗,带着愉悦的心情出门,在江楼眺望,这种盼望夫归的心情更加急迫,可能她昨晚夜不能寐。这样去解释,与后文“肠断白蘋洲”的感情形成鲜明对比,更能归纳中心,而对学生而言似乎更容易接受。
(2)“过尽千帆皆不是”中的“尽”,尽属于一词多义,女子在这里从早晨出来就眺望江上,此时的江面是非常开阔的,船帆一艘艘由远及近,女子望眼欲穿,不知道哪艘是心爱之人的归船,千帆过完(尽的意思),都没有看到心爱之人,心情自然失落,但是却依然没有离去,足见她对丈夫的刻骨相思。
(3)“斜晖脉脉水悠悠”,这句话我侧重在了“脉脉”二字的赏析,但冯老师提了一个“水悠悠”,让学生去想象那个空旷的场景,江水空旷,而女子却早已泪流满面!
虽然只有几个字的提示,但是收获颇多。诗词的美,语文的魅力被放大,很欣喜,相信学生也受受益匪浅。
充满无穷魅力的诗词啊,看来我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个人认为语文教学,更多含有人文关怀,教给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在语文的海洋中,划着小舟,尽情摇摆!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