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学时,我是班长兼大队长,我周末的爱好就是班集体后面的那面黑板报,每个月一期黑板报,策划排版,找积极上进的学习内容,写进黑板报那个小方块,分享给大家。那就是我童年的回忆。看到同学们还有隔壁班同学来看我们的黑板报,内心里很有成就感。后来还被校长授命为大队长,负责指导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所有的黑板报,每次去一年级的教室,看着那些小朋友仰慕我的眼神,内心里特别自豪。也许这就是我打小特别自信,特别有注意的一个人。
现在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老公那种只要孩子快乐就好的散养方法,我内心里并不认同。那种无所事事在废弃的公园虚度光阴,这种快乐很好,但不是快乐的唯一形式,而且,它太轻松获得,也会被轻松遗忘。
通过自己的汗水,突破自身的障碍,教会孩子自律,由此而来的满足和自信,是在内心播下快乐的种子,更稳定更持久,在不同环境都可以转换生长。
意志的磨练、系统的付出、失败的锤炼……这些看似很苦的东西,才最终带来成长中真正的快乐。我们的孩子,最终要离开温暖巢穴,搏击长空,如果因为你的不作为,她失去变强的最佳时机,她真的会快乐吗?2011年,有一本被舆论批评得沸沸扬扬的引进书,叫做《虎妈战歌》。作者蔡美儿是耶鲁大学终身教授,作为华裔第二代美国移民,以最严格的教养方式来教育2个女儿,比如“家教十戒”。当时媒体讨论这个妈妈的虚荣、变态、其实流于哗众取宠和断章取义。比如有个细节被媒体大肆渲染:虎妈生日,女儿Lulu给了一张生日卡,虎妈觉得做得太烂,退还,让其重做。原书并不是那么粗暴,虎妈退回卡片的点不在于卡片不完美,而在于“我看得出你只花了20秒来做这张卡片。我努力地为你筹备生日会,为支付你的艺术课程努力工作,我值得被你更尊重地对待。”她把孩子当做一个成人来平等对待,温和地表达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西方父母对孩子的自尊其实是担忧颇多的,但是这个事例反映了作为父母,最不利于保护孩子自尊心的行为,就是你眼看着他们迎着优秀侧身走过选择不作为,以及,在困难面前轻易地放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