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几年来,“网红”可是个热词。“网红”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
他们的走红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品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民的追捧。但凡是网红,幕后也都有推手。
要问谁是中国第一“网红”,那非距今1800多年东汉末年的孔融莫属。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他的故事被写进了《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世人代代传颂。“孔融让梨”的故事,也作为德育故事写进小学课本,让孩子们接受教育。
再加上他是孔子二十世孙,出身正点,又是“建安七子”之一,成就非凡,你说厉害不厉害?
所以说孔融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网红。
—2—
四岁让梨,出名要趁早
张爱玲有句经典语录“出名要趁早”。
论趁早,孔融四岁就让梨了,无人能及。曹冲称象时已经6岁左右,司马光砸缸时已经是7岁高龄了,他俩都输给了孔融。
孔融的出名,不仅是他年龄小,还在于他会说话。
孔融家有兄弟七人,他排行老六,在分犁子时他拿了个最小的。孔融的老爸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又接着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要知道,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的就是长幼有序、温顺谦恭。四岁的孔融回答的这么溜,逻辑性这么强,要是穿越到今天,估计《逻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都得下岗待业。
于是,孔融红了,成为了东汉末年的德育模范,他的先进事迹享誉全国,社会上掀起了向他学习的热潮。
—3—
自我营销,保持热度
既然成为网红,要能长期保持很高的人气,就需要做出惊人的事,持续的炒作,并能够有效推广。
随着年龄的增长,孔融做网红的手法显得更加老练,也都干的很漂亮。
孔融10岁时只身去拜访当时的大名士李膺。由于李膺只同世交和名流交往,孔融为了和他拉上关系,就说:“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李老君(老子)曾是师友,我们当然算世交了。”
这渊博睿智的解释,立即获得李膺和他的一众宾客的赞赏。
有个叫陈韪的太中大夫不识时务,插了句嘴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就是说,小时候聪明,长大了就未必。
孔融立即回击说:“想必这位先生小时候一定聪明绝顶喽!”把陈韪羞得无地自容。
孔融机智和思辨能力,应该属于相声大师郭德纲一个级别的,而当时的孔融仅有10岁而已。
难怪李膺夸他“高明必为伟器”,于是孔融的名气再次蜚声全国。
孔融十三岁那年,他父亲孔宙死了。《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孔融“哀悴过毁,扶而后起”。
孔融由于悲痛过度,需要人扶着才能站立起来。于是,天下之人又称赞他的孝行,成为当世楷模。
孔融16岁那年,他哥哥孔褒的朋友张俭因得罪宦官被通缉,投奔孔家避难,孔融让张俭留宿,结果事情败露。
孔融兄弟二人和孔妈妈“为了大义,一家三口都争着去死。《后汉书·孔融传》记载:“融由是显名”。孔融的名声更大了。
要说孔融炒作自己,达到巅峰极致的,当属公元196年,43岁的孔融在北海为相时,袁谭攻北海。
双方从春天打到夏天,孔融身边的士兵仅剩百余人了,飞箭像雨一样射过来,城内双方的士兵已厮杀的不可开交。
而此时的孔融仍然端坐着读书,谈笑自若,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直到晚上,书读够了,才离开。
还能说啥呢,按照现在的话说:“大神,俺给跪了。”
—4—
刷存在感,必有妄语
你看现在的有些演员,网络大V,社会名流,人红了粉丝多了,人就飘了,找不着北了。
就像拥有几千万粉丝的某地产大鳄,谈他的地产老本行已经感受不到存在感了,为了显摆他的直言不讳和有见地,开始大谈与自身身份严重不符的普世价值和宪政等问题,导致受到处分,在社会上也引起轩然大波。
孔融大红的时候到了什么地步呢?
孔融任北海相时,被黄巾管亥围困,在情势紧急的情况下,派太史慈向平原国相刘备求救。刘备激动的说:“孔北海竟知道天下还有个刘备呢。”于是急忙派兵去救。
连刘备这个大英雄都以孔融知道他的名字而倍感荣耀,可见孔融的名声之大。
孔融作为孔子的后人,儒家正统,又在时事动乱的年代成了名士,因为自许大志,表示要济危靖难,匡扶汉室,天下儒生无不以他马首是瞻。
因为人太红了,孔融开始恃才傲物,找不着北了,甚至不知天高地厚,似乎只有发表一些奇谈怪论才能显示他的与众不同,才能刷存在感。
《后汉书》记载他和祢衡的一段对话,祢衡对孔融说:“仲尼不死”,吹捧孔融是活着的孔子。而孔融对祢衡说:“颜回复生”,同样吹捧祢衡是孔子的得意大弟子颜回。可见此时的孔融已是多么的自大了。
而让人惊掉下巴的是,为了刷存在感,作为孔圣人子孙的孔融,竟然说出叛经离道的话来。
且看孔融的高论:“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
意思就是说:“干吗要孝敬亲爹?他不过是为了发泄性欲。亲娘也谈不上伟大,不过是个容器,东西都出来了,还要给容器写感谢信吗?”
按照现在网民的话来评价孔融以上说的话:“这样都可以?毁三观你孔融是头把刷子,我等不及也,再次给跪了!”
—5—
升级刷存在感,挑战曹操
有句话说,“上天欲叫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孔融就是活的开挂了,不知怎么刷存在感为好了,于是就找了一个目标,挑战拥兵百万的曹操。
孔融自认为年少成名,又曾做过司空掾、虎贲中郎将、北海相、将作大匠、少府等职,自己读的好书,写的好文章,又是儒家正统,把自己当作汉末舆论界的领袖,又以清流派自诩。
在孔融看来,曾经的何进、董卓也敬我三分,让我三分,怕我三分,你曹操敢拿我如何?
于是,孔融仗着自己的才干与名望,屡次戏弄、嘲笑曹操,随便发表议论,褒贬人物,多与曹操意见不合。
看不清实务的孔融图一时口舌之快倒也罢了,他开始插手曹操的政治和军事,曹操所做的事。
凡是孔融看不惯的,他都要挺身而出,路见不平一声吼,不该出手时他也出手,频频向曹操发动正面进攻。
比如,曹操决定带兵远征乌桓,这本没孔融什么事,他却跳出来反对,并冷嘲热讽地说: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昔肃慎不贡措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
然而曹操远征获胜的事实给了孔融一记响亮的耳光。
又比如,曹操禁酒,本是为了防止酗酒误事,又是为了荒年节约粮食。孔融又跳出来反对,胡说什么“酒之为德久矣”,美色更误事,你曹操干嘛不禁止男女发生性关系,结婚也禁止好了。
孔融的强词夺理,故意刁难,用现在的网络用语说:“卧槽,这样也可以,我等第三次给跪了”。
而曹操呢,在军事上的实力,运筹国家政治的手段自不必说。在文学上,他也是领袖群伦的大手笔,不知要甩出孔融多少条街。自然不会把孔融放在眼里,收拾他分分钟。
但是,曹操因为孔融的名声很高,所以表面上要容忍他的言行,期望它能够悬崖勒马。
但是此时的孔融,完全被刷存在感彻底冲昏了头脑,丝毫不懂韬晦之术,却没有预感到杀身之祸的来临。
由于曹操坚决推行法家路线,反对分裂割据,抑制土地兼并,实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有力地打击了分裂割据势力,削弱了豪强世族的经济地位和政治特权,使中国北方得到统一。
从这一点上,曹操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
而以孔融为首的豪强世族,为了一己之私,四出串连,点火于朝野,积聚力量,来抵制和破坏曹操的统一路线。
孔融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已经严重触犯了曹操的政治底线,于是决定收拾他了。
曹操指派一向与孔融有矛盾的都虑检举了孔融的罪状包括:孔融从前担任北海相时图谋不轨;讥讽、讪谤朝廷;个人行为放荡不羁等等。这些所作所为在当时都是大逆不道的。
公元208年,孔融被处以极刑,死时五十六岁,连他的妻子儿女也未能幸免。
—6—
不作死就不会死
曹操就是曹操,他认为该杀孔融的时候,他就敢杀,而且杀人的水平,明显要比董卓高。孔融之与曹操,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否则只会导致身败名裂,给自己带来不幸。
纵观孔融的一生,他对自己的成就、实力、影响、名声等等都估计得过高了,内心过于膨胀了,他一再的毫无顾忌、毫无底线的刷存在感,结果把自己刷死了。
现在的有些网络大V,网红,甚至明星,自以为有点粉丝就找不着北了,似乎只有通过“不要脸、任性装B、强词夺理、惊世骇俗”才能找到存在感。正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
孔融的悲剧,则是一个反面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