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文第四页开始讲课程目标,本页讲的是课程目标的第一点核心素养内涵的前两点: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
什么是核心素养呢?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一、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在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我们祖国经济强大和文化强大的具体体现。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这一点虽然我们的2022年版新课才刚刚出来,但是我们的教材早已经反映了这一点。比如说在教材上,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内容就渐渐增加了不少,从历史传统继承方面来说,这样做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这一点,在原课标中就有,2022年版的新课标特别重视。新课标中的学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对这一点的理解,我感觉前些年提倡的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一理念就体现了这一点。因为良好的语感,只有在多读多写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在阅读的时候,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而不是由老师灌输相关的知识。
为了理解好这一页内容,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叫做《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特级教师王春易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立足核心素养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以教师的视角结合已有的经验和探索,通过具体案例阐述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维度,策略与方法,给大家提供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学习、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工具和脚手架,提示一些容易出现的误区。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把高度抽象的名词术语,与一线老师具体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值得大家好好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