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我们讲了西天路上最大的妖魔家族——牛氏家族。
关于这个家族的兴亡,我们已经做了颇为详细地解读,这里不过多赘述。
今天再来看看牛氏家族里的女人。
说起这个,就要谈到家庭和谐问题,其中就有夫妻相处之道。
老话讲:妇女能顶半边天。
这句话放在牛氏家族中一样适用。其实,牛氏家族的主要资产是在两个女人手中把握着。很显然,牛魔王深知这一点,所以说派了自己的儿子牛圣婴和兄弟如意仙去外面开拓地盘,为的是要在外面建立起另一个稳定资产区。但是,没有想到,做的有点过火,以至于让统治阶级发现并且取缔了。
因前文已经说过,这里不过多赘述。
主要看看这两个女人的故事。
先说牛魔王的妻子——铁扇公主。
说起来,在西天取经路上,还真没有一个妖精敢称呼自己为“公主”的,为什么?因为公主在古代是地位的象征,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叫的。
我们都知道,皇帝的女儿才能叫做公主,最低也得是某个封地王爷的女儿才能称做“公主”。历史上有名的,比如唐朝的“太平公主”,那就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女儿。还有,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那也是唐朝宗室皇亲的女儿。不过,有一些叫做“郡主”,那就是某位郡王的女儿。所以说,公主这个称呼,在古代是有很高的地位的。比如戏曲《打金枝》中的升平公主,那就是唐代宗的女儿。
但是,在整个西游故事中,这个住在翠云山上的罗刹女竟敢管自己叫做“铁扇公主”。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有公主,那肯定有国王或者皇帝了。也就是说,铁扇公主背后的人物是谁?她是那位国王的女儿?
不好意思,找遍全书,也没有什么记载。不过,书中有几个细节,火焰山当地的百姓称她为“铁扇仙”,翠云山上砍柴的樵夫称之为“铁扇公主”“罗刹女”。
罗刹女,这个称呼很是说明问题。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是写佛家弟子唐三藏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说来也巧,佛教中还就有这个“罗刹”的说法,说他是一种食人肉的恶鬼。并且在历史中,还真有关于罗刹的记载。
《西游记》诞生于明代,历史上元明清三朝管现在的俄罗斯国叫做“罗刹国”,也叫做“罗斯”。
按照佛教的说法,罗刹鬼分男女,男鬼长得极其丑陋,女鬼长得极其美丽。这一现象,跟罗刹国的现象差不多。
把这一点放进《西游记》中,就可以清楚了。书中的铁扇公主罗刹女便是一副美丽的面容。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来,罗刹女的原型就是罗刹国国王的女儿。既然是国王的女儿,那么自然是公主了。
至于这个铁扇,其实是作者的一个隐喻。按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铁饭碗的意思。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铁扇公主不用干活就有别人给上供,而且是固定的。这柄芭蕉扇就是罗刹女的铁饭碗。说白了,她就指着这个给自己拔创。
因为火焰山的百姓要想活下去有粮食吃,那就必须得需要罗刹女扇风下雨,才能耕种粮食。或许可以这么说,铁扇公主垄断了火焰山百姓的财政收入和粮食补贴。其实也是作者的一种“春秋笔法”,在讽刺当时骑在百姓脖子上压榨他们的恶势力。要不,铁扇公主怎么能又叫“罗刹女”呢?魔鬼。
说白了,又得敬着,心里又在骂着,但是还不得不忍着。书中有个细节写的很好:
只见那路旁有座庄院,乃是红瓦盖的房舍,红砖砌的垣墙,红油门扇,红漆板榻,一片都是红的。
“一片都是红的”说的很好,这简直就是在把人放在火上烤。
而且作者神来之笔:
只见门外一个少年男子,推一辆红车儿,住在门旁,叫声:“卖糕!”大圣拔根毫毛,变个铜钱,问那人买糕。那人接了钱,不论好歹,揭开车儿上衣裹,热气腾腾,拿出一块糕递与行者。行者托在手中,好似火盆里的灼炭,煤炉内的红钉。你看他左手倒在右手,右手换在左手,只道:“热,热,热!难吃,难吃!”
连悟空这样的本事都被烫的不行,说明这个地方的事情绝对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不对,应该是一个烫手的年糕。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别人眼中的女强人,在自己丈夫面前却是一副小鸟依人的温柔模样。
书中写道:
酒至数巡,罗刹觉有半酣,色情微动,就和孙大圣挨挨擦擦,搭搭拈拈,携着手,俏语温存,并着肩,低声俯就。将一杯酒,你喝一口,我喝一口,却又哺果。
虽然这是孙悟空变化的牛王,但是铁扇公主并不知道。
从这一段描述中可以看出来,铁扇公主心中是非常稀罕牛魔王的。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牛魔王才会在外面再找一个女人。为何?这就要说到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了。
有个名词叫“七年之痒”。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罗刹女长得很漂亮,但是再漂亮也架不住天天看。就像一道菜一样,刚开始吃的时候感觉美味可口,可是如果天天吃顿顿吃,那就感觉不出来哪里好了,甚至时间一长就觉得要吃吐了,这叫做“味觉疲劳”。夫妻相处,刚开始每天都是激情燃烧,但是时间一长,尤其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一来,就冲淡了那种本来的激情,这就是所谓“七年之痒”的根本由来。
但是,有的夫妻却能相思相守一辈子,甚至一方去世后另一位都会终生怀恋。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夫妻二人的精神世界融合在了一起,少了一个总觉得少了一片天。这也就是很多人的老年是孤独的,因为没有能理解他的人了。
现代科学也已经证明了,人是有“审美疲劳”的。而且,还会有一段“审美疲劳期”。具体的不好解释,就跟“更年期”似的。
不避讳的说,书中的牛魔王就是对妻子审美疲劳了。为什么?实在是呆腻了。说白了,看都看烦了。
正好,处在“审美疲劳期”的牛魔王听说了一件事:积雷山摩云洞有人招亲。
牛魔王心里想:“闲着也是闲着,看看去吧!”
于是乎,骑着自己的坐骑碧水金睛兽驾着风就走了,后面的铁扇公主站在芭蕉洞门口心里一酸,唱了首歌:“小妹妹追我的郎啊~追出了芭蕉洞啊~一抬头就瞧见了老牛把亲寻呐~若问这老牛驾风哪里去啊~积雷山的小美人把他的魂儿勾啊~”!
说完了这个铁扇公主,再来说一下这个玉面狐狸精。
我们今天管他叫小三,其实不对,为什么呢?那个年代允许娶妻纳妾,所以说不存在小三小四的说法。但是,玉面狐狸精干的却是小三的事儿。
首先来说,他霸占了牛魔王,让牛魔王成为了她自己的独享资源。因为当她知道铁扇公主派人来请牛魔王时,她立即就气急败坏,这明显就是小三的嘴脸。
书中写道:
大圣道:“我是翠云山芭蕉洞铁扇公主央来请牛魔王的。”
那女子一听铁扇公主请牛魔王之言,心中大怒,彻耳根子通红,泼口骂道:“这贱婢,着实无知!牛王自到我家,未及二载,也不知送了他多少珠翠金银,绫罗缎匹。年供柴,月供米,自自在在受用,还不识羞,又来请他怎的!”
有个细节“耳根子通红”很是说明问题,说明她心里也知道这样一个人霸占着牛魔王是不对的,但是自己确实又离不开牛魔王,所以只能是做出一副“我才是正统”的姿态来。
再说她给自己封的这个名号“玉面公主”也很能说明问题。为什么呢?她这明显就是和铁扇公主较劲。
我们前面说过了,人家铁扇公主是国王的女儿,出生根红苗正。你一个妖精有什么资格叫自己“公主”?
熟悉西游记故事的朋友们都知道,白骨精叫“白骨夫人”,金鼻白毛老鼠精管自己叫“地涌夫人”“半截观音”。其实这都是往自己的脸上贴金,他们根本不够资格。
不过,《西游记》中真有几个公主:宝象国国王的三公主百花羞,天竺国国王的公主。(82版西游记电视剧中由李玲玉扮演,著名歌曲:天竺少女)
比起这两位真正的公主来,这个“玉面公主”就是笑话。
为什么要往自己脸上贴金呢?一是为了拴住牛魔王,证明自己并不比原配身份低;二是想借此讽刺打压这个原配夫人,让牛魔王对她彻底死心。
看见没有,这就是小三的能耐。
至于这个玉面狐狸的来路,书中有一段详细地描述:
土地道:“大力王乃罗刹女丈夫。他这向撇了罗刹,现在积雷山摩云洞。有个万岁狐王,那狐王死了,遗下一个女儿,叫做玉面公主。那公主有百万家私,无人掌管,二年前,访着牛魔王神通广大,情愿倒陪家私,招赘为夫。那牛王弃了罗刹,久不回顾。
她就是一只狐狸成精,没什么特别的。仗着自己家里有点财产,就想拴住个男人,说白了就跟富婆养小白脸儿似的。
不过,这妖精还算有点情义,对牛魔王还是很好的,不光天天陪吃陪喝陪睡的,而且还能在危机时候帮一把,这是很多小三很难做到的。
书中写道:
玉面公主听言,即命外护的大小头目,各执枪刀助力。前后点起七长八短,有百十余口,一个个卖弄精神,拈枪弄棒,齐告:“大王爷爷,我等奉奶奶内旨,特来助力也!”
不过,这个帮忙总是免不了有点权益交换的意味。因为玉面公主深知一点,自己若不靠着牛魔王撑腰,那么下场会很惨。最后的结局也是证明了这一点:被八戒一钯子打死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牛氏家族中的两个女人都不是好惹的,并且都会哄男人,都爱着牛魔王。
但是,作者的笔锋更偏向于结发妻子铁扇公主。为何?受到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作者始终把“结发之妻”摆在前面,始终让我们认识到:妾不如妻。
为什么?在故事的最后,真正挽救牛魔王的还是自己的结发之妻——铁扇公主罗刹女。
书中写道:
老牛叫道:“夫人,将扇子出来,救我性命!”罗刹听叫,急卸了钗环,脱了色服,挽青丝如道姑,穿缟素似比丘,双手捧那柄丈二长短的芭蕉扇子,走出门,又见有金刚众圣与天王父子,慌忙跪在地下,磕头礼拜道:“望菩萨饶我夫妻之命, 愿将此扇奉承孙叔叔成功去也!”
作者在最后还是扶正了结发之妻的地位。可见,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也在作者的心中根深蒂固。
因为孙悟空见到铁扇公主的时候口称“嫂嫂”,而见到玉面狐狸的时候却是不留一丝面子的:
大圣闻言,情知是玉面公主,故意子掣出铁棒大喝一声道:“你这泼贱,将家私买住牛王,诚然是陪钱嫁汉!你倒不羞,却敢骂谁!”那女子见了,唬得魄散魂飞,没好步乱翙金莲,战兢兢回头便走,这大圣吆吆喝喝,随后相跟。
看见了吗?在悟空心中,妖精就是妖精,根本不配当自己的大嫂。但是,他或许忘记了一点,牛魔王也是个妖精,而他自己也是妖精出身。
其实,牛魔王在夫妻情分上做错了一件事:不该喜新厌旧。
书中有一句话:“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这句话一说出来,直接拉开了妻子与小三的距离。铁扇公主是一个重情义的女子虽然有时候或许有点小脾气,但是对牛魔王可是真心的,她很看重这份夫妻之情。
相比较之下的玉面狐狸精就不行了。
书中写道:
却说那女子跑得粉汗淋淋,唬得兰心吸吸,径入书房里面。原来牛魔王正在那里静玩丹书,这女子没好气倒在怀里,抓耳挠腮,放声大哭……女子道:“我因父母无依,招你护身养命。江湖中说你是条好汉,你原来是个惧内的庸夫!”牛王闻说,将女子抱住道:“美人,我有那些不是处,你且慢慢说来,我与你陪礼。”
说实话,除了长得好看,会撒娇之外还有什么可取之处呢?!
但是就是这一点,拴住了牛魔王的心,以至于“久不回顾”。
为什么呢?试想,哪一个男人不喜欢自己的女人在自己面前是一副小鸟依人的模样?而且,没有哪一个男人能够受得了女人在怀里撒娇的样子。
所以,但这一点来说,铁扇公主确实不如玉面狐狸精。
不过,书中有一处描写很是赋有深意:
罗刹听叫,急卸了钗环,脱了色服,挽青丝如道姑,穿缟素似比丘……
为什么要换衣服呢?
首先来说,这一点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在牛魔王被降服后。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了:铁扇公主这是审时度势的做法。
为何?眼看着牛魔王被降服了,牛氏家族企业彻底破产,自己要想一条退路,所以说才有这样的举动。正所谓:君子不立于岩墙之下。
她的退路是什么呢?向统治阶级示诚,并且放弃一切,潜心修炼。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有一条活路。
可以这么说,经此一劫,罗刹女终于明白了:什么功名富贵?什么牛氏家族企业?什么花红酒礼?都是浮云。只有生命才是最可贵的。
可以这么说,经此一劫,她彻底放下了,也就自然而然得到了上天的宽恕。
书中写道:
今此一场,诚悔之晚矣。只因不倜傥,致令劳师动众。我等也修成人道,只是未归正果,见今真身现象归西,我再不敢妄作。愿赐本扇,从立自新,修身养命去也。”
既然明心见性,那么下场肯定是好的:
那罗刹接了扇子。念个咒语,捏做个杏叶儿,噙在口里,拜谢了众圣,隐姓修行,后来也得了正果,经藏中万古流名。
而曾经辉煌一时的牛氏掌门人牛魔王呢,此时也是被打回原形,再也不敢做乱,归顺了佛家。
每一个故事的大结局肯定都是好的:
四众皈依,谢了金刚,各转宝山。六丁六甲升空保护,过往神败祢四散,天王太子牵牛径归佛地回缴。
故事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但是大多数人或许没有想到的是,其实牛魔王夫妇的选择是正确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只有这样,一家三口才能真正的团聚。
讲了这么多,还是开篇说的那五个字:
家和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