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关系叫做恋爱?
一般认为,双方产生爱慕或者单方爱慕或者互不爱慕的情况下,承认彼此为伴侣即为恋爱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是彼此发自内心,由情感驱使的结合,也可以是彼此间有某种利他或利己为目的的结合。
我们到底需要一对一的恋爱么?
人类最早一直都是以群居形式生活,在原始社会,强壮的男人们狩猎,女人们采集与照顾孩子。同事,女性会与不同男人发生关系,生下的孩子也在部落里由大家共同抚养,这似乎算是最早的乌托邦了。后来是什么让人类走向了一夫一妻制?这个无从考证,究竟是自然选择,还是人私欲逐渐变得强烈,我们不再愿意跟其他人分享伴侣。伴侣间互相协作生存与繁衍大概是那时所追求的。
在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人类一直都是一夫一妻制,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丈夫与其他女人,或妻子与其他男人发生关系是可耻的行为。当然,这更多的是道德约束。中国古代则截然不同,男尊女卑的社会里,一直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有经济基础的男性可以与多名女子产生感情与发生关系。
进化心理学家戴维曾做过调查,约80%女性认为伴侣与其他女性发生真感情比发生关系更让她们难过。而男人则恰恰相反,他们更不能忍受伴侣肉体出轨。
随着西方情感观念的涌入,加之男女地位天秤的逐渐持平,人们越来越追求伴侣双方相处的自由、平等与专情。
爱情到底是不是恋爱关系的必需品?
爱情是什么?在我们大脑底部附近有一块活跃的微小区域——腹侧被盖区,其中活跃的细胞称为ApEn细胞。实际上,这种细胞制造了多巴胺——一种天然兴奋剂,并将他散发到大脑的众多区域。准确来说,腹侧被盖区是大脑奖励系统的一部分,它运作在潜意识中,不受情绪控制。它相当于我们的脑核,它关系到欲求、动机、专注和渴望。这片区域在可卡因发作时会活跃起来,相对与可卡因,爱情会让它更加活跃。也就是当我们遇到某个人,在一瞬间,刺激到了腹侧被盖区,分泌大量的多巴胺,令我们变得兴奋、渴望,直到无法自拔。
在恋爱关系里,我们普遍认为,只有互相爱慕才是值得传颂的爱情,没有爱情的恋爱都是可耻的。从心理学来说,人最突出的心理因素是利己,我们都有权左右自己的人生,包括恋爱。那么如果一份没有爱情的爱恋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益处,那么为什么算是可耻的?毕竟爱情在给人带来更多的是痛苦。
恋爱中痛苦从何而来?
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也是矛盾的个体。当我们开始产生爱之后,即使我们非常渴望彼此,但我们也很难按照对方的意愿生活下去。当我们开始深入了解彼此后,对方的光芒开始慢慢褪去,彼此的缺点一点点暴露出来,进而带来无尽的冲突,另我们痛苦不堪。我们开始争吵、移情别恋、出轨,或者用其他的方式来宣泄对这份感情的不满。
同时,当我们要一起生活时,现实的问题,如房子、车子、票子,伴随着攀比、嫉妒、猜忌接踵而至,压得我们喘不过气。这时,恋爱褪去甜蜜的光环,变得黯然失色。
婚姻与恋爱到底该不该区别对待?
一直流传一句话: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那么恋爱的目的是什么?结婚的目的又是什么?前段时间风靡的《左先生与右先生论》:在两个颜值与态度相差悬殊的男士中做选择。许多女生表示愿意跟左先生恋爱,会与右先生结婚。也就是说,在很多女生看来,我愿意跟一个帅气的人短期的风花雪月,却更想跟一个体贴的丑男长期相伴一生。
也就是,我们大多人潜意识是把恋爱与婚姻都是区分对待的。同时很多人认为,恋爱可以是随性的,自由的,唯美的,而婚姻要复杂的多,我们要考虑更为现实的问题:另一半是否会使自己经济上得到满足,另一半相处起来是否舒服,另一半对自己是否忠诚等等......许多恋爱关系在问题中崩盘,一部分从不愉快恋爱关系升华到不愉快婚姻关系。
甚至许多人认为恋爱是不稳定的,而婚姻是较为稳定的,所以我们在恋爱中都会有更多的保留。
那么我们究竟在追寻怎样的恋爱关系?
这里的恋爱关系不单单指恋爱时期,而是所有伴侣彼此相处的关系。
我们一面渴望在这段关系里得到理解、信任、坦诚、承诺、亲密,同时也渴望得到隐私与距离感。我们一面渴望恋爱关系给我们带来物质,同时也渴望恋爱只是单纯的多巴胺的碰撞。我们一面害怕自己完全属于某个人,同时也渴望对方只属于自己。我们一面认为自己有权利释放欲望追求真我,但在恋爱关系里我们又要压制自己的欲望。我们知道相处更多的是细水长流,我们也渴望在平淡中获得刺激的快感,甚至是从别人那里。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也是矛盾的个体。
那么,我们究竟在寻求怎样的恋爱关系?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