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句话虽然有点讽刺的意思,但当我看过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的一本书后,我觉得这句话说的挺在理儿的!
这本书的名字叫《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作者以一个很有意思的角度来解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模式,把人际关系之间的互动比作“演戏”。
演戏这个词放在大荧幕上或者舞台上可能很合适,如果放在生活中难免显得有些虚伪做作。但事实上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貌似不是本能的反应,我们对自己的角色和对方的角色都有一种期望,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事,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如果我们想让我们的举止完美达到这个预期,很多时候都需要必要的演技。
举个例子,学生们在老师不在的时候自习时很可能会交头接耳,而当老师出现时,学生们立马会表现的一副认真学习的样子,这个时候学生就是一个演员,而老师则是这场戏的观众,学生尽量表演着一个学生应该有的样子给他的观众看;相反老师也是一样,老师们在办公室时也会聊一些家长里短,互相开个玩笑或者叫个外号什么的,而当有学生在厂的时候,老师们则又恢复了往日一副为人师表的样子,尽量在表演着一个老师应该有样子,给他的观众学生们看。
既然是演戏,书中也引用了台前后台这个概念,在台前,我们为了达到每个角色的期望效果拼命演戏,而在台后大家也会放下表演做回本真的自己,一般来说家庭就是我们最常见的后台,家也是让我们最放松地方,这也是家庭最为核心的重要功能之一。
我们尽量在台前表现的很好给你的观众看,而将后台刻意隐藏起来,不让自己的观众看到,如果让观众看到后台,很可能你的这场演戏就穿帮了。比如一个平时十分邋遢的女孩家里一片狼藉,而他在男朋友面前表演的是一个衣着光鲜的女孩,如果不小心让她的男朋友看到她的后台家里的样子,那她的表演就以失败而告终啦。
在不同的特定环境里,如果社会预期不一样,则需要人们转换进行不同的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面临“入戏深”与“绝对清醒”两种极端情况。前者对表演的角色太过沉迷,可能难以处理现实与情境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在“自我”与“角色”之间坚决划清界限,往往会被不得已的“表演”拖累到身心俱疲。
说到这里不得不让我想起,以前的一篇新闻里,一个女骗子因为自己是黑户,便为自己制作了一张假的军官证,就这样她将自己扮演成了一名女军官,不仅利用这个女军官的身份结交了很多身份不低的朋友,还利用他的军官身份找到了一名博士身份的老公,不得不佩服这位女士的演技真不是盖的,但最终还是因为迟迟没有办理结婚手续而漏出破绽,最后锒铛入狱。这就是所谓入戏太深带来的后果,我想这位女军官可能演着演着,真的相信自己就是一名军官了,入戏太深无法自拔,最后只能自食苦果。
最后还是开篇那句话“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我们每天都在拼命的演好属于自己的那个角色,表演给我们期望中的观众,但要记住,有时候我们面对的观众也可能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