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远山皆有情
五月初,农历四月初一,无论哪种算法,都已经过了烟花三月的时节,太湖边的苏州城下起了迷蒙小雨。从城外狮子山跨过古运河,飘过盘门景区,沿着人民路,直到“滄浪勝躋”古牌坊,细雨如丝,游人寥寥。
沧浪亭,始建于五代十国年间,后经北宋在汴京遭贬谪官员苏舜钦买入,大加修缮建筑后形成如今格局,因园中有“沧浪亭”一座而得名,以宋代园林代表与狮子林(元)、拙政园(明)、留园(清)并称苏州四大园林。
走过沧浪亭街,第一个映入视线的建筑其实是可园,可园对面,一组石桥过河,方才见得沧浪亭大门。不同于其他三园大门的简单,沧浪亭大门门楣雕花绣作画结,古树遮蔽,显得不张不扬。大门内,假山叠叠绿树茵茵,让人来不及对门楣评点一二,便往里而进,并不及欣赏园外婉转河流,也不细倾听潺潺水流声。
我喜好在小雨天游览园林,留园如此,沧浪亭如是。雨天,总会省去院内游人接肩擦肘,省去杂音四起,可以在任何一个角落完完全全看清园林的山水花草。雨天,总能更好的看清园林本来的面目,雨滴从树梢滑过轻轻滴落水潭,微风从竹林溜去慢慢卷动花瓣,或一只瓢虫躲在树叶下,或一只黑猫在屋檐静静注视,那么安静,那么洒脱。
进入大门靠右,沿着长廊,来到御碑亭。“膏雨足时农户喜,县花明处长官清”,未仔细看落款,便以为是乾隆御笔,甚为不屑,作为最喜在书画中寻求历史存在感的皇帝,史上不少画作书帖都留下了他不少的墨宝,不谓画龙点睛之笔,倒多是画蛇添足之弊。待得看清落款为康熙时,瞬觉诗文落落大方,内容真挚,深怕吴地人杰才气不兴、官场不清明之用心良苦。如此转变可谓读文赏景先入为主之大忌也。
于是带着愧疚之心,踱步长廊,看着窗花漏景,走过方门,清香馆、五百名贤祠略微看上几眼,不敢细看姑苏历史大贤及文人雅士之大作,以免又犯混沌之心。些些细雨下,直往翠玲珑。
翠玲珑,三屋相连,倒是与中国传统建筑中所推崇的左右对称不同,无间屋舍成首尾相接互为转折之态,仅用数尺通道相连,悠悠转转又一村之感。透过屋内窗花,万竿摇空接春光,修竹如林叶飘零;粉墙木轩倒竹影,滴翠匀碧雨霖铃。
翠玲珑,为一簇青翠所震撼,为一处光阴所倾情,为一条石径所忧愁,为一扇漏窗所欣然;醉玲珑,闻着竹林中飘过的清香,听着屋檐下散开的滴答,看着小路上跑开的足迹,想着梦境中流露的空明。醉卧竹林里,倒也是清凉。
醉醒处,慢慢走过竹林,深怕惊醒了万物谷雨断霜之后的挣破天地以及小满未满之前的私密光阴,抬头看见看山楼。看山楼下望山楼,看山楼上望山远,如若平明之时,或许可以南望灵岩、太平诸山,北眺寒山、虎丘诸塔,看穿风花雪月,望尽春夏秋冬。而此刻烟雨笼罩,倒可以将视线落在园内,细细品味翠玲珑之后的华光。
路过瑶华仙境,错过明道堂,再回到隔壁长廊。见一亭立山岭之上,高旷轩敞,石柱飞檐,石径环绕,古树参天,悠悠然落于天地之间。亭上有游人息坐,竟然嗑起了瓜子打起了扑克,玷染了仙境唐突了清净。如我这般假装高雅之人,便秉承只可远观不可亵玩之法,沿着长廊远远品玩,在仰止亭处高山仰止,在面水轩处面水独思,于这山水田园中回味无穷。
绕行前往面水轩间,看见复廊。此便为入门时为佳注意所在,亦是沧浪亭有别于其他园林的精妙之处。沧浪亭因内部格局紧凑,除切御碑亭边水潭外再无其他小河小溪,故而借园外连接古运河的小河为裙,小河既是护院河,又是假山绿树下的一出清凉。坐于面水轩,可以看着河上摇曳船撸,看着河内游行鱼虾,看着河外逶迤行人,看着可园炊烟人家,而于行人而言,轩内人员也是景色之中,互相对望。
欧阳修《沧浪亭》诗曰“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苏舜钦《过苏州》诗曰“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内一座亭,沧浪亭内有光阴,交融着风月山水,交汇着天地自然,临行一时,道别千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