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一个春节,终于又开始回归到正常的工作学习节奏,本以为只是一个短暂假期的休整,没想到直接打断了习惯将近一个月。果然毁掉一个习惯,比养成一个,容易太多。
《思考,快与慢》一直在看,但是也是断断续续,更别提整理像样的读书笔记了。体重也回到了去年7月前的水平,彷佛一切又回到了开始的状态。最终发现自己确实还是不能适应MJ的节奏,兜兜转转,找不到方向。总结过去,其实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无法专注的干好一件事情,真实应征了抖音上的段子“30多岁了,我好像还没有真正做好一件事情。“
痛定思痛,所以决定把原先落下的再捡起来。早起,跑步,读书,写作,思考,早睡。
《思考》这两张主要讲述了专业人士的直觉(系统1)与公式系统(系统2)孰优孰劣的区别。
通常情况下,我们整理出一些给定的指标,通过拍脑袋定下一个计算公式,以此来作为我们的决策的依据。这种方法要比所谓的依靠专家的预测进行决策甚至成功率更高。
因为不管是专家还是我们普通凡人,在做任何一项决策的时候,都有可能带上自己的主观偏见,从而在自己的脑中臆想一个连贯的故事,把这个故事当成我们眼见的事实,对此深信不疑。但现实往往很打脸,我们的决策可能没有闭眼猜的准确度高。
破解之法同样很简单。找到相关的重要因素,建立一个自己的公式,不断的用现实来捶打他,直到他准确率满足我们自己的要求,这很像pdca的循环,《原则》中也多次提到这样的系统设计。如何思考自己的公式,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定个小目标,上半年把公式拍出来。
并非所有专家的直觉都已无法确信,在有规律可循的事上,千锤百炼的直觉,往往要比系统2思考过后所作的决策更加正确。之前听过一个说法“1万小时定律”,当一个有规律可循的技能或者认知,我们刻意练习一万个小时之后,你总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以此来勉励自己,虽然大部分人都注定会是普通平凡的,但是坚信自己能和别人不同,一万个小时以后,就能看到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