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满足了老爸最近念叨不止的心愿,开车送他和阿姨二老回了乡下老家小住几天。
老爸老了,今年八十有六了。加上最近这几年两次大病住院,身体明显不如前了。他拄着拐杖走路都有点力不从心,看起来一碰即倒的样子,总让我们心惊胆颤。还开始出现偶尔精神呆滞,言语不太清醒的情况。好在这几天老人状态算是稳定,气色也还好。但我清楚,如不趁他身体还能坚持的时机让他回老家看看,以后恐怕再难成行了。所以,我尽管心情忐忑,还是抽出时间送老爸回了乡下。
这里是老爸的乡村,老爸的家,是他度过整整六十年人生的地方。尽管之后的岁月老爸就到城里跟着我们一起生活了,但每隔一段时间,大概每年几次吧,他都会念叨说要回到乡里去,我们也大都满足了他。虽说村子不再是他熟悉的从前模样,早已没有了曾经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宁,没有了曾经的田园牧歌一般的宜人环境,但每次他回到乡下,在亲戚朋友陆续的探望问候,寒暄暖笑,递烟敬茶之中,经过这番熟悉的人情世故的洗礼,老爸总会心安一些,精神高涨一些,然后心满意足地又回到城里。也许,这是一款特别适合老爸的心灵鸡汤吧,慰藉心灵的效果是杆杆的!
我安顿好老人住下后,到儿时的邻居兄弟家喝茶,免不了谈起了我们的父母的话题。我们都了解,这里承载了我们父辈的最大的人生,是他们的心灵的根,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不管他们身在何处,老家的亲朋故友,老屋田园,时刻都在心里从未忘记。而且,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魂牵乡里,叶落归根本来就是我们祖先的基因遗传。因此,对离开了家乡的老人来说,常回家看看的愿望,回忆过去乡里生活的不变话题,都理所当然,这也是他们的乡愁。我想,也许要达到一定的人生阅历,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父辈吧。
当然,这里也是我的乡村,我少时生活、成长的地方,同样盛满我的乡愁。我的这种乡愁的体现,除了和父辈一样的回忆和怀念,更多的是对乡村经济发展后,公益事业环境污染贪腐蔓延等严峻现实不满,以及对基层管理的失望和批判。但这里最多只是我的精神家园的一小部分,我闯荡见识的世界要大的多得多,精神的天地当然也要大的多得多。在这方面,我们这一辈跟父辈有巨大的不同。
乡村,在我们和父辈的心里,呈现的是不同的影像。更因为时代变迁,记忆里的乡村是谁都回不去了。对从前的乡村的回忆和叙述,变成了悠悠的乡愁。我想,乡愁里有失落、失望、怀念和批判等各种表达,但隐藏在乡愁的后面的,难道不是寄托着我们对乡村的未来的美好期许吗?推而广之,人民百姓的乡愁里,含着的就是是满满的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的美好期许。
因此,建设、保护好我们的家乡,就是建设、保护好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由此及彼,我们就会明白,网络舆情里,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揭露和批判,也是这种建设和保护的一种形式。殊途同归,大家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