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写过一本《经济解释》,第一章开篇,他谈了自己对科学研究分类的理解。
他说,在科学的范畴内,问题来来去去只有一条:“为什么?”至于“怎么办?”是工程学的问题,而“好不好”则是伦理上的问题。科学不问“怎么办”,也不问“好不好”。
我相信,虽然张先生的爱因斯坦发型和他的言论一样特立独行,但他说这番话,只是为了给自己的著作定调子,并没有任何嘲讽的意思。
但经常躺枪的文科生,早就敏感到一有风吹草动,就自己主动挖坑,这样到了最后,起码还能使用“精神胜利法”,自轻自贱一下,表示读书人的事,不是你们这些凡鸟可以看懂的,用自愚实现自乐,用自嘲忘掉烦恼。
2
但张先生还是用最犀利的方式道出了问题的本质。
和理科生相比,学文的解释不清世界“为什么”。
和工科生相较,文科生无法处理任务“怎么办”。
如果各专业类别之间也存在鄙视链,大概会是——
理科>工科>文科
说这种高撕逼风险的话,不知是否会有生命危险。
美剧《生活大爆炸》里,搞理论物理的Sheldon不但总拿Howard没有博士学位说事,而且完全瞧不起他的工程类专业。
不但如此,Sheldon对搞实验物理的Leonard也不怎么待见,虽然Leonard有博士学位,智商高达173。
连和理科只差一个鄙视身位的工科都被撕的血肉飞溅,再到学文的,怕是会死得更惨。
3
为啥文科生会遭鄙视不受待见?
五十年代的高校院系大调整是一个历史起点。
参加中国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的苏联专家阿尔辛杰夫为祸不浅,他说,新中国的大学应该重点培养工程师、医生和农业专家,而文科生,则属于“无用的人”。
这套“苏联模式”的入华直接带来了1952年的高校文科院系大关停,专业相继凋敝,学者各奔东西。而与此相较,理工类不但学生数量大幅增加,连相关高校的数量,也几乎增加了一倍。
传统认知里,学文是智商不够才会做出的选择。
文理科最早的分水岭,是高中的文理分科。无论家长还是学生自己,很多人都觉得,脑子聪明,擅长做题,才能学好理科有出息,如果智商不行,题意都搞不清,还是学文吧。多抄一抄,猛背一背,下下死功夫,或许还能有出路。
虽然经过多次考试改革,试题中早就没有了靠死记硬背就能刷出高分的题目类型,但聪明数理化,笨蛋文科生的阵营一旦成型,“智力欠佳”的我们,再也无力为自己正名。
学理科更容易考上大学是当下的社会现实。
据网易新闻的一项统计,2017年北京高考的录取情况,理科录取率32.4%,文科录取率仅有15.6%,还不到理科的一半。如果在具体到相关专业,热门的理工科专业只收理科生,而热门的文科专业,比如经济、金融,则是文理兼收。
谁不想拼到最后,能吃到最肥的那块肉,考生用脚投票,自然会倾向理科。
更好的就业形势让文科生受鄙视遭遇实锤型打击。
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前五名里,信息类专业占三席,分别是软件工程(96.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95.5%)以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95.4%)。
从薪资收入来看,“互联网开发师”(月收入6500元)与“计算机软件应用工程师”(月收入6142元)、“网络设计师”(月收入6126元)领跑2016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前50位职业榜。
4
我学文的,你赢了,我选择狗带行吗?
让我换个角度来重新定义问题,没错我学中文的,这正是我擅长的领域。
理科解释为什么,工科解决怎么办,文科评价好不好。
难道你还没发现,最关键的问题,明明是我们说了算!
虽然社会用最现实、最势力的方式,用挣钱多少逼我们相信理科要比文科好。
但钱多不是目的,消费才有意义,高收入值得自夸,但花出特色,才能让别人看到你感觉有落差。
别再用文科称呼我们了,一点都不专业,配不上你钟情理工的严谨苛刻。
我搞的,是人文社会科学。
你休闲放松看手机,段子是我写的。
你疲劳了去影院,电影是我导的。
想脱单找另一半,爱情小说帮你长点经验。
生娃了不听话,家长公开课了解一下。
情感破裂离婚分家,法律顾问您需要吗?
文科生不但创造新价值,而且延展原价值,还能守护老价值。
5
如果理工学科是让我们安身,人文学科则是帮我们立命。
两者各有各的擅长,没必要非得分个高下。
我们不是想皇帝轮流做,明天到我家。
更不是想用自己的逻辑,搞乱对方研究的领域。
文科生没必要自卑,理科生也没理由自负。
还是和谐共生,友好相处。
我给你做一碗牛肉面,把你咸到质壁分离。
你温柔的帮我按摩双肩,问我今天写的BUG有没有上千。
抱歉我编不下去了……
你们还是互相嫌弃吧。
全都牛皮哄哄……
都觉得自己天下第一其实就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