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酷爱读书,但是小时候在乡村,经常是苦苦寻觅而不可得。记得经常把从五叔家淘来的《故事会》当做宝贝,还有家中的半本《西游记》,舅舅给买的《元曲三百首》,都是童年美好的读书记忆。后来,读了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辗转全国好几个城市。每到一个地方,有空一定去拜访一下当地的图书馆,办证借书,流连于这些藏书良好,环境静雅的图书馆,成为人生中的美好回忆。——题记
1.研究生期间的学校图书馆
学校是一所南方的工科院校,人文学科稀少,因此理工科的书籍极多,社科类书籍相对较少。这里三楼是工科类的书库,每当专业方面缺少知识和资料,一定能找得到相关的书籍,但是同学们借阅量都很大。有时候为了借阅一本好书,记得是GPU编程精粹,还得算好时间,等着上一个同学还书以后,赶紧去借。几年下来,着实借了不少计算机专业方面的书籍。
二楼左侧是社科类图书,我就是在这里借到木心的《文学回忆录》的,阅读过程可以说十分惊艳。还有一套名人评传的书系也是我借阅的重点。其他尤其偏爱哲学类,西方哲学史,西方思想史也偶尔涉猎。
二楼右侧是理科类书籍,这里面的数学书柜是我的最爱。最优化理论,微分几何,矩阵论,统计学以及通俗数学家传记是我借阅的重点。偶尔还借阅数学物理方法等方面的书,因为跨度比较大,基本上算是随便翻翻。
四楼是英文原版书库,印刷质量也别好,有一次找到一本跟课题相关的书,跟一楼的大哥商量了好久,才拿出来去文印室复印了一下。四楼还有一个很大的自习室,一个空旷的天台。记得研一课程考试的时候,就是到这里复习知识点,需要背诵的就到天台上大声背诵。
学校图书馆最惊喜的地方是连续两年评我为最佳读者,发证书,还发了个毛毯。真心为学校的这种做法点赞。
在母校先后待了七年,无数次从图书馆到实验室往返,背包里面全是借阅的书,但都是艰涩的专业书籍。现在想来还能感受到当时为了课题而奋战的艰苦,无数次的往返竟然无暇路上的景色。前段时间我的图书馆远程访问账号已经销户,彻底跟母校的图书馆断了联系,给我带来了些许忧伤。
2.深圳大学城图书馆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是我见过的建筑最美最大气的图书馆,藏书极多,人文社科类的书收录特别全,理工科的专业书籍稍稍欠缺。记得在这里借阅了《南怀瑾全集》,好好研究了一下国学。虽然有不少专业人士批评南怀瑾的书不严谨,但是对我这个工科生而言,南怀集流畅的文笔和宏大的国学地图构建,给我了不少震动,尤其以《论语别裁》《孟子旁通》为代表,填补了我儒学方面的短板。
这个图书馆经常会举办各种人文讲座,还会有定期的赠书活动。我在这里领到一本韩寒的《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此书较为单薄,观点虽然不敢苟同,但是还是佩服韩寒的文笔和果敢。
图书馆的硬件条件很好,二楼的人文社会书库全长应该有一百多米,进去以后就感觉人完全被埋在书的海洋里面了,这种震撼如果不身临其境,很难言传。里面的座椅、开水,一应俱全,不少附近的北大哈工大的学子们在这里上自习,很安静,看书氛围极好。可惜,我所在的先进技术研究院距离这里蛮远,每次只能匆匆借完书就走,不过还书可以在先进院的图书室代还,甚为方便。
落日的余晖下面,图书馆的整个侧影极其美丽,跟周边的植被浑然一体,仿佛世外桃源。可惜只在深圳待了半年,去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的次数屈指可数,甚为遗憾。
3.首都图书馆
在北京工作一年时间,每到周末只要有时间,除了去清华北大听听讲座,主要是去图书馆消磨时光。开始是去国家图书馆,后来因为国图借书每次只能借三本,而且书的副本太少,才转战首都图书馆的。
首都图书馆极其亲民,每次能借八本书,借书办证不要钱,身份证一刷就行了。图书馆一共好多层,我一般在二楼新书区和四楼五楼社科区去找好书。在这里借过《聆听音乐》,恶补了不好古典音乐知识。还借过不少军事、历史方面的书籍,学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
图书馆的少儿图书很丰富,有不少家长带着小朋友周末来看书。很多次,看到不少小朋友看很厚的书,不禁在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还在家割猪草呢,环境真的能影响和塑造一个人。
首都图书馆的西方译著非常丰富,经常能借到很新的小众书籍,可以开阔眼界。图书馆还举办了了市民图书馆阅读比赛活动,我积极参加,还得了一个二等奖,是一套钢笔U盘之类的学习用具。我现在还保留着首都图书馆的借书证,期待有时间再去首都图书馆看看书。
4.国家图书馆
到北京之后,去的第一家图书馆就是国图。国图就是所有图书馆爱好者的圣地,藏书极为丰富,外文原版书籍藏书量国内第一,上百刀的专业书籍都有。前楼是阅览区,后楼是借阅区。据说国图还有一个专区专门收录国家每一名博士毕业生的博士论文。
国图新馆的建筑极为恢宏,进入新馆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硕大的阅览室,其巨型钢结构屋顶宛如一本“书”,下面每层都是一个方形的结构,设计很美,跟古代的鼎有着某种对应关系。里面阅览的座椅坐着很舒服,但是要早点去,周末稍晚一点就没有位置了。里面的饮用水是著名的“来一口”,就是饮水机下面有很多很小的纸袋,可以让读者不用带杯子解决口渴的问题,十分贴心。
后面的借阅去藏书相对较少,我在这里借了不少法语书,还有新闻舆论传播的书籍,学了不少知识。之后后来因为觉得借书数量太少,还书期限时间太短,就转战首都图书馆了。
国图新馆左侧的大楼里面有不少展览,其中甲骨文展览和中国书籍展览,内容丰富,讲解详细,十分值得一看。到北京的朋友们,不妨前去参观一下,会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会感慨书籍出版的历史源远流长,能给自己增加一点文化底蕴。
自己还去过山东省图书馆,济南市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中科大图书馆。每个图书馆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济南市图书馆的上网硬件条件极佳,中科大图书馆二楼新书阅览室的新书数量特别多、更新特别快。
现在自己读书以电子书和网购为主,图书馆已经渐渐离我远去,但是那些年泡过的图书馆仍然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那些年泡过的图书馆啊,期待在有生之年,带上这些年的生活阅历,去找你们故地重游。